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解开“公考状元”的困惑?

(2012-10-18 23:32:34)
标签:

杂谈

          

 

          

   去年9月,刘金星报考了福建省省委办公厅一科员职位,笔试、面试环节都取得第一名。 当他辞掉工作准备入职时,却被电话告知因性格原因不予录用。 17日下午,福建省省委办公厅、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解释,称在考察环节中发现问题,该处理方式符合规定。(据10月18日《京华时报》)

 

 一路过关斩将 ,本以为志在必得,关键时刻却“平地起波澜”——或“体检不过关”,或“作风有问题”,或“性格不合适”, 横生的差池让那些“幸福来敲门”的考生跌落于独木桥最后一米, 急速坠落的过程中他们也许还在苦苦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是的,笔者也不解:这是为什么?

 

 针对此问题,我们未必能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总能搜集到一些参考答案,并由此推演出很多类似答案。“被血红蛋白不合格”的宋江明,“被梅毒 ”的唐海清,还有因“岗位匹配度不够”而被青海保监局拒录的黄红、岳太杉、郭华东,这种种的乖戾总是能给公众带来一些联想:在他们通往公务员的路上,是不是横亘着某些人为的路障? 泰戈尔曾经说:“感谢上帝,我不是一个权力的轮子,而是被压在这轮下的活人之一。”那他们是不是泰戈尔的同志,亦属于被“权力轮子”碾压的一群?

 

当然,这仅是一种猜测,猜测不是事实,不可作诛心之论。不过,招考方的态度与答复却委实难以让人接受,有太多疑点值得追问。其一,“性格不合适”到底是怎么个“不合适”?“技术中心科员”需要什么样的性格才“合适”?其二,为什么招考方前后两次的答复相互抵牾?一会儿是“作风问题”,一会儿是“性格问题”, 到底是哪种问题? 又究竟是谁的问题?其三,录取结果并未公示的前提下,官家空口白牙的“不存在舞弊行为”、“岗位没进行补录”如何取信于人?又有什么程序正义可言?指鹿为马、信口雌黄可是很多部门回应公众质疑时惯用的伎俩!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那就不要怪公众“恶猜公权”了。

 

一年一度的“国考”又拉开了大幕,据报道今年有200万人报考,招录比例高达90:1。如此残酷的竞争态势下,如果没有开放的选拔与透明机制,没有严格的权力监督, 那刘金星们的困惑与无奈注定还会上演!

 

链接:http://news.sohu.com/20121018/n35510875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