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平面图形的翻折

(2012-04-04 09:09: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教学研究

谈谈平面图形的翻折

阜南一中  数学教研室    李林

 

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经过翻折后成为空间图形,这类空间图形与原平面图形比较有很大的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有益。因而时常进入高考试题中来,一些学生由于不能借助模型依托,画不出或画错直观图,从而不能正确解题,如何解好平面图形的翻折呢,笔者谈谈教学中的体会。

一、画好翻折后的直观图

传统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

研究折叠图形,首先面临如何画好折叠后的图形的直观图问题,这是难点之一。错误的图像容易产生错误的诱导,引向歧路或多走弯路,正确的直观图能产生积极的诱导,能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可按如下的步骤画折叠图。(1)先画好翻折前的平面图形的原形图。由于翻折后的图形局部仍是原来的形状和大小,但直观形状发生了改变,从而借助原形可对其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研究。(2)画好翻折前水平放置的原形平面图的直观图。由于折叠后的立体图形是放在水平面进行观摩的,而水平面上的图形是原形图水平放置的直观图,从而可以正确的画出折叠后的放在水平面上的部分的形状。(3)我们知道在斜二测画法里,直立正对我们的平面部分,保持了原形的形状。因此这也是我们处理折叠直观图的一种位置选择。在把水平面或直立正对面放好之后,其余往往只是一个关键点的放置问题,移动一下就可选出最佳的放置位置。

二、探寻翻折前后的元素的变与不变是解决翻折问题的关键。

平面图形经过翻折后成为空间图形,由于位置关系变了,有些元素在位置关系的变化中数量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有些元素的数量关系都没变。

元素间的位置关系有的改变,有的没有变,认真分析这些量和位置关系的变与不变,是解决翻折问题的关键。

翻折后,位于同一个半平面内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没变,位置关系也没有变。

翻折后,位于两个半平面内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一般发生变化。

翻折后,位于两半平面内平行于折线的两直线,平行关系不变,但距离发生了变化。

翻折后,位于两半平面内垂直于折线的线,所成角发生变化,但距离不变。

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设A(―2,3),B(3、―2),沿x轴把直角坐标系所在平面折成1200的=面角后,求AB的长度

 

 

 

 

分析:折叠后,把x轴及其下方的半平面放在水平面上,并配合衬托线,可得折叠后的直观图(3),从而可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求解。

解:过A作AA1⊥x轴垂足为A1,过B作BB1⊥x轴,垂足为B1,折叠后,A、B到x轴的距离不变,故AA1=3  BB1=2

此时AA1与BB1是异面直线,公垂线段A1B1长度为5

且: 与成 1200

故:

AB2=AA12+BB12+A1B12-2×AA/·BB/·COS/200=32+22+52-2×3×2×(- )=44

∴AB=2

例2:正方形ABCD中,AB=2,E是AB边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将△EAD及△DCF折起,使A、C重合于A/点。

(1)证明AD/⊥EF

(2)当F为BC中点时,求A/D与平面DEF所成角

 

 

 

 

分析:把四边形BFDE放在水平面上,则折叠后的图形如(3)所示,注意到折叠后∠DA/F与∠DA/E没有变化可得A/D ⊥平面A/EF在(2)中由于∠A/DF=∠A/DE,故A/D在平面DEF上的射影是<EDF的平分线。

证明:(1)∵A/D⊥A/E,A/D⊥A/F

∴A/D⊥平面A/EF

∴A/D⊥EF

(2)取EF中点G,连A/G,DG

∵BE=BF=1   ∠EBF=900   ∴EF=

又∵A/E=A/F=1      ∴∠EA/F=900  A/G⊥EF

得A/G=

∵A/G⊥EF  A/D⊥EF  A/G∩A/D=A/

∴EF⊥平面A/DG

∴平面DEF⊥平面A/DG

作A/H⊥DG于H,得A/H⊥平面DEF

∴∠A/DG就是A/D与平面DEF所成角

∴在RT△A/DG中,A/G= ,A/D=2

∴∠A/DG=arctan

三、注意平面图形与空 间图形的转化

立体几何解题的根本思想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翻折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正确画出由平面图形折成的空间图形,即由平面转化成空间。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根据问题的需要把空间图形还原成平面,以利探索分析,通过平面——空间——平面的转化,分析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寻找解题的方法。

例3: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900,AB=AD=a,CD=3a,将△ABD沿BD折起,使之与平面BCD成600二面角,点A到A/的位置,求A/,C的距离。

 

 

 

 

解析:把△BCD放置在水平面上,则折叠后的直观图如(3),将△ABD沿BD折起到△A/BD的位置后,原△ABD中的各元素均未改变。在梯形ABCD的底CD取点E,使DE=a,连结AE交BD于F,连结BE、A/F,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E⊥BD,所以EF⊥BD,因为沿BD将△ABD折起后,仍有A/F⊥BD,所以∠A/FE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所以∠A/FE=600,连结A/E,因为A/F=EF= a,在△A/ED

中,cos<A/DE= =  =

所以A/C2=A/D2+CD2—2A/D·CDCOS∠A/DE=a2+9a2—2a·3a·

∴A/C= a

四、分析元素间的关系,合理、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翻折问题中,平面图形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是基础,折成空间图形后,要认真分析已知元素与已知元素,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之间的相依关系,确定解题步骤,选择计算方法,合理正确地进行计算。

例4:已知正方形ABCD中,AD和BC的中点分别为M、N,将正方形沿MN折起成直面角,C点落在C/,D点落在D/,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

 

 

 

 

(1)求A到C/点的距离

(2)求二面角C/―AC―B的余切值

分析:

(1)求A点到C/点的距离,即求AC/的长度,翻折后AN、CN的长度不变,C/N⊥MN,又二面角C/-MN-B是直二面角,∴C/N⊥AN,△AC/N为直角三角形。求得AN= ,C/N=1,在Rt△AC/N中,由勾股定理AC/= =

(2)求二面角C/―AC―B的余切值,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过N作NP⊥AC,由三垂线逆定理C/P⊥AC,则<C/PN为二面角C/―AC―B的平面角,在RT△C/NP中C/N=1,欲求 <C/PN的余切值关键在于求PN的长,在△PCN中,PN=CNsin450= ,因此, cot∠C/PN= = 。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题无论是求AC/的长还是求<C/PN的余切值都是通过解三角形完成的,因此分析元素间的关系,创造三角形可解的条件是完成本题计算的关键。

例5:在平面内有一个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在△ABC中,DE//BC,沿DE将△ADE折起,使它与△ABC所在平面成600的二面角,如图,请问直线DE取在何处时,折起后A到BC的距离最短?最短距离是少?

 

 

 

 

解:如图所示,折转后,设BC中定M,DE中点N,则AN⊥DE

∴AN⊥BC

又MN⊥BC

∴BC⊥平面AMN

∴AM⊥BC,即AM是A到BC的距离,同时∠ANM=600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N=x,则MN= a-x

由余弦定理,AM2=AN2+MN2-2AN·MN·cos600

=x2+( a-x)2-x( a-x)

=3(x2-  ax)+ a2=3(x- a)2+ a2

当x= a时,即N为等边三角形高的中点时,A到BC的距离最小,此时DE是△ABC的中位线,最短距离AM= 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