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堧名胜文游台

标签:
旅游风光江苏高邮文游台 |
分类: 江浙游 |
在高邮的第二天,游览了文游台。高邮文游台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
http://s12/mw690/002igalmzy7dKxLDa1t1b&690
1、一座仿古三间四柱无楼火焰式牌坊,上面镌刻着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题写的“古文游䑓”。http://s14/mw690/002igalmzy7dKy9FYDz8d&690 2、 门厅为仿清式五檀举架单檐悬山屋顶结构,正中悬挂的横匾“淮堧(ruan)名胜”四个字,是著名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苍劲古朴。两边木柱上镌有对联“展畴比屋连舻穿樯尽占盂城胜概,策杖登台持螯赏菊想见学士风流”,为季廉方所撰。
5、“盍簪”一词出处在易经:“盍,合也;簪,疾也”,是朋友相聚而快来的意思。这里用“盍簪”作堂名来纪念四贤相聚,贴切雅致。
6、“盍簪堂”四壁嵌有六十余块碑刻,都是名家诗人的墨迹。尤其是《秦邮帖》、《秦邮续帖》,乃清代嘉庆年间高邮知州师兆龙集苏东坡、黄庭坚、米元章、秦少游、赵子昂、董其昌等名家书法,由著名金石家、钱泳勒刻而成,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乃弥足称贵的珍品也。此外,还有两幅图:一幅是《苏轼画像》,另一幅是《苏轼生日祝寿图》。
http://s5/mw690/002igalmzy7dLGDGGm824&690
8、“ 文游台”是筑在东山(亦称泰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东观禾田,西览湖天,秦少游所描绘的“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的水乡自然景象尽收眼底。文游台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下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http://s15/mw690/002igalmzy7dLGC8qyWfe&690
9、 山抹微云。这是秦观《满庭芳》的首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此词为苏轼赏识,戏为句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http://s6/mw690/002igalmzy7dLGH6naJ75&690
10、主厅中堂墙壁上嵌着一幅由66块瓷砖组成的高2.7米,宽1.8米的瓷壁画,《莽莽神州,悠悠此水》又称《四贤汇聚》。此画出自大画家范曾的手笔,再现了当年四贤雅集的情景,人物造型豪放洒脱,栩栩如生,秀美的运河风光尽在眼前。瓷壁画墨色分明,笔笔见清,不俗不丽,贴近原作,得到许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皆认为一幅难得的珍品。范曾还为此画书写了《莽莽神州,悠悠细水》的诗文,“莽莽神州一豚通,千舟楫影诉不空;悠悠此水钱塘去,即入东坡意匠中”。
http://s8/mw690/002igalmzy7n8zbr1kzf7&690
12、
四贤祠位于文游台西侧,为明代建造,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72.5平方米,专为纪念秦观、苏轼、孙觉、王巩的古四贤祠,祠后是幽静典雅的秦观读书台,再往西为“映翠园”“重光亭”等古典建筑。
http://s16/mw690/002igalmzy7n8zn1YUD2f&690
13、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http://s15/mw690/002igalmzy7dKxUBIbIbe&690
14、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http://s9/mw690/002igalmzy7dLGLcxHq98&690
15、秦观、苏轼、孙觉、王巩介绍。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http://s5/mw690/002igalmzy7dLGLg1BG94&690
16、秦观生平介绍。
http://s8/mw690/002igalmzy7dKxUEVvNb7&690
17、无锡秦家宗祠等秦氏遗迹图片介绍(寄畅园)
http://s9/mw690/002igalmzy7dLGLcxHq98&690
http://s5/mw690/002igalmzy7dLGLg1BG94&690
http://s8/mw690/002igalmzy7dKxUEVvNb7&690
http://s8/mw690/002igalmzy7n8zB8Zo3f7&690
18、文游台外走廊。
http://s10/mw690/002igalmzy7dLGSPC1rb9&690
19、 文游台外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1979年至1984年加固了文游台后身台基,修复盍簪堂、四贤祠、秦观读书台,复建了重光亭、映翠园。1991年兴建入口牌坊、石拱桥、门厅。1993年在西部建博物馆展厅、碑廊。1996年至1997年,对文游台主体楼落架大修,发现了20米长、近1米宽,最高达3.5米的宁代墙体和几个排水孔、印证了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史实。
http://s10/mw690/002igalmzy7dLGSPC1rb9&690
22、“水鉴馆”,以1931年高邮特大洪水为主题,展示灾情,解释教训,警示未来。并以此缅怀逝者,告慰先人。
1931年6、7月间,里下河地区发生百年未遇特大水灾,三次特大暴风雨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尤以苏北里下河地区为最。连续暴雨导致洪泽湖、高邮湖水位猛涨,给运河大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浪借风势猛烈冲击运堤,运河大堤在8月26日清晨被撕开了若干个缺口,洪水淹没了里下河地区的粮田和村庄,使高邮、兴化、泰州、东台、盐城等地成为一片汪洋。死于洪灾者不计其数,高邮一地就死亡了77000人,幸存者大都流离失所。西方评论认为1931年发生在中国的洪灾是二十世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灾害伤亡之惨烈,损失之大,历史罕见。
http://s11/mw690/002igalmzy7dKxLJ4eK0a&69024、“汪曾祺文学馆”坐落于文游台景区内,占地面积1000平米,主要展示汪老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
http://s5/mw690/002igalmzy7dKxQ2fGIa4&69025、
北厅、南厅、东厅依序以“我的家乡在高邮”“大师风范”“永远的汪曾祺”为展陈主题。北厅为主展厅,设置书房、故居模型、街景梦境等三个分展区。南厅共设置6个展陈单元,分别为“小说家汪曾祺”“散文家汪曾祺”“戏剧家汪曾祺”“美食家汪曾祺”“诗联书画汪曾祺”“老头儿汪曾祺”。东厅以“景仰与缅怀”“瞻仰与寄托”为主题。
26、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http://s15/mw690/002igalmzy7dKxUkLi6de&690
27、
汪曾祺曾在北京市文联和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的文学创作引起文坛注目。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好评如潮。也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不可替代的地位。高邮人因汪曾祺享誉文坛而引以为自豪。汪曾祺曾同青年朋友戏言,在高邮,第一是秦少游,第二是双黄蛋,我是第三。
http://s15/mw690/002igalmzy7dLGAkW2q1e&690
http://s7/mw690/002igalmzy7mWYwUR3oe6&690
资料来源于百度网络,部分摘自秋叶的博客,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