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釉装饰是在烧过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或满身挂釉。

(2011-05-02 23:05:18)
标签:

育儿

分类: 张北如花盆
彩釉装饰是在烧过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或满身挂釉。
  
  抛光工艺:抛光是指对光货类紫砂壶烧成后进行的再加工装饰,先用铁纱布将壶面磨光,然后在抛光机毡轮上抛光。经过抛光的紫砂壶,光彩照人。还有将壶的嘴头、口边沿线和的子包上黄铜皮后再抛光,以此来加强紫砂壶的艺术效果。其实,紫砂壶用铜、锡、金来作装饰由来已久,如张燕昌《阳羡陶说》里就有关于宜兴花尊的记载:"若莲子而平底,上作数孔,周束以铜,如提梁,质朴浑,气尤静雅。"
  
  金银丝镶嵌:金银丝镶嵌的工艺操作,采用堆、雕、镂、塑、嵌、刻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不仅镶嵌金银丝,甚至施以珠宝、钻石等贵重材料,赋予紫砂壶齐珍异彩。操作程序是参照金银错的工艺手法,先将纹饰图案画上籽刹互泥坯并刻出凹槽,烧成后把加工好的金银丝嵌入槽内敲实,然后再磨平;也有不磨平的,使金银丝成立体状。后者的制作手法与价值都高于前者。
  
  金银丝镶嵌的材料,一般以银丝为主,锡丝也有人采用,金丝的镶嵌则使紫砂壶更添价值。另外,还有将银溶化后,直接绘在紫砂壶坯体外表,称之为"流银",不同于银丝镶嵌,做工及价值感均相差甚远。
  金银丝镶嵌的作品常用传统材料,寓意美好吉祥,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自20世纪80年代起暨身于紫砂特种工艺行列,精品佳作层出不穷。适用于豪华、高档陈设,显示华贵,端庄气质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一家之言——我的玩壶观(一)
  凡事皆有因缘,玩壶亦不例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玩壶的由头。为何玩,如何玩,玩何为?小弟不啻浅陋,略述所想,小资休闲调,以博同道笑:
  
  一、为什么要玩壶
  
  禅偈云: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屈子曰:民心各有所乐兮,吾独好修以为长。人生而在世,必有所好焉。一个无任何奢好的人,也就是无任何寄托、无任何追求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人,定然是一个活着无趣味的人。在他人眼里,也必然是一个无情商的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是一个索然无味、不值得交往的人。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一个物有所好、心有所属、情有独钟的人,定然是一个虽略偏执、固 肯钻研的人,不管入道多久,终究会眼光独到、精通一方、专业博闻,交而为之友,大有裨益也。
  人心各异,所好不同,不必规整,无法强求。小弟爱壶,其由有三:
  一、紫砂出自天然,成壶技艺超凡。钻石遍地,紫砂独有。从土到器,锤炼陈腐,费力费时,历团历火,劳心劳智,实乃世间所罕、天人合一的真艺术也。
  二、养壶如养儿,可见其成长。紫砂艺术最别其他之处,在给你二次创造的经历。频用渐变幻,常有成就感,再造能显奇迹,凡胎可成仙器。可以说,紫砂壶是最适用的艺术,是最直接能看到生命力的艺术,是最历久弥新、永焕青春的活艺术。
  三、壶中一泓水,可清天地心。生逢和平年代,亦喜亦忧,请缨无路,英雄无觅,难创丰功伟业,但造奇技淫巧。壶里乾坤大,人间是非多,生计奔累杀,闲来且饮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躲进小楼成一统,茶壶杯盏寻慰籍。紫砂壶中,蕴集金木水火土、天地万象情,佛壶一体,禅茶一味,方圆一身,实虚辨证。捧壶摩挲,总有会意,饮茶入口,涤烦释心,不亦乐乎,不亦快哉!
  
  二、也谈买壶
  
  这是个伤心的话题,阿Q点的讲,或可叫痛并快乐着
  应该说,但凡买壶的人,大体都经历了、正经历或将经历瞎买、盲买、滥买、专买、精买到尽量少买的过程。
  瞎买者,对紫砂一窍不通,走进壶店后,开价10080,象买其他日用品一样购物也。
  盲买者,看上紫砂不懂紫砂,听壶商忽悠掏银也。
  滥买者,爱上紫砂,不能自拔,光货花货、紫红段泥,有名无名、有理无理,大把洒银,整上一堆,储以专柜,置之精架,养之大海,泡以好茶,自娱自乐、邀人显摆者也。
  专买者,或认死一方壶型,或偏好一种泥料,或迷信职称名人,统购一类之壶、数人之货,乍似专商者也。
  精买者,不论光花、泥型、大小,不盲从,不迷信,量力而行,见好就收,是真藏壶人也。
  尽量少买者,可畏吃尽苦头,识破天机,纂紧口袋,低眉顺眼,轻易不发,剁则上品,此乃壶道高手、藏界真人也。
  
  关于钱的问题,更是伤心中的核心。
  壶价永远是个遗憾的话题。
  一、壶到底值多少钱?从成本来讲,按现值算,就是大师门也都心里有数,应该罕见上百元的。但谁叫它是艺术呢!艺术牛啊!齐白石随便涂两笔,咱便要忙上好几年!自大师而下,名人、高工、艺师、助理,哪怕乡胚,人人不凡,自有报价。谁说卖壶咧?咱这是卖艺术!艺术懂吗?艺术是无形资本,艺术是高深莫测,艺术是尚品无价!见过蒙娜丽沙的微笑、凡高的向日葵花吗?女人不能睡、花儿没香味,卖了十个你你也买不起,就算狂有钱还不卖给你!这还都是些派不上实用的,紫砂壶呢?不但艺术,而且实用!跟前面的比,物美价廉,多实惠呀!真不懂还是不稀罕?那请靠边去,没瞧见为要买壶在套近乎加塞儿排队的人多得逮啦呢!
  二、该花多少钱买壶?日子各有各的过法,穷人喝稀汤,富人啃熊掌。银子各有各的花法,您弄碟小炒黄就笑眯眯,咱非得来盆鲍鱼汤漱漱嘴!这世道,没招!不能急,不能比。但说实话,能有精力玩上紫砂壶,有时间耗上这个网的,窃以为非有钱者即有闲者,至少类咱,日子还算过得去,否则不可理喻。卖多少是人家的事,买多少就是自己的事了。从前人有钱的没钱的、文的武的,都表述过自己的购物观,有苦大仇深沽衣千两丝的,有满身臭汗伐薪置黄鱼的,也有钱若粪土不惜千金买宝刀的,更有疯狂叫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各色声像,不一而足。古人之不余欺也,小弟的体会就是:只要您喜欢、东西好、经得起各方检验,袋里又有银买得起,那就甭管便宜还是贵,该收就收吧,便宜的合算,贵也值!如您不喜欢,东西再好、再便宜,甚至再名人、再稀罕,收来索然无味、又不长肉,那就千万别买,怎么着都不值!
  三、壶要用,耐心养
  
  经常看到关于用壶、养壶的争论。
  弟窃以为,紫砂之所以做成壶,就是为了泡茶滴,这是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大师乡胚,无论贵贱,有即泡之。
  当今之法,老婆只允许娶一个,壶壶却可以整很多。在俺眼里,壶类似妾,千斤小姐,小家碧玉,花容月貌,惨不忍睹,既进家门,统是俺滴。美人自爱,敝帚亦珍,她是壶,恶是水,配上茶,泡死她!
  壶壶真的似女人,娶到家不是为了看滴,而是为了用滴!
  一个美女,光看不用,好似镜中花、水中月,天上婵娥、笼里孔雀,爱不知其好,美不知其味。要用,频繁地用,爱不释手地用,不舍昼夜地用,慢满地,你会发现她不只是美,还温柔体贴,千娇百媚,有滋有味,让你朝思暮想,魂不守舍,乐不思蜀。如若长期不用,终有一天,你会惊见美人迟暮,西子蒙垢,花钿萎地,则悔之晚矣,此岂非误人青春、暴殄天物哉!
  即便一个丑女,谁叫你当初将人家娶进门来耶?要么赶紧送人,代其另找婆家;要么就负起责任,既来之,则安之。成不了妾,也需要俾呀;不用来泡茶,做公道杯总行吧。总之不要冷落人家、将之打入冷宫。谁能保证不会有那么一天,你抬头一看:哟!美女!嘿嘿,女人擅变,壶壶亦然噢~
  
  小弟俺就是这么想,亦是这么做滴。家中壶少,三十六把,单位四把。每天中、晚,摆开排场,普、铁、红、绿,四茶轮泡,众壶齐上,热气腾腾,茶香四溢,杯满壶亮。俺才不管什么贵壶贱壶、大壶小壶呢,一视同仁,统统泡茶!大师又怎么滴?大师做壶还不是为了泡茶?咱泡得更勤、更频、更欢呢~
  古来尽皆如此:运气不好的话,渔民淹死在海里,猎人毙命于兽爪。咱们断气在床上~但捕鱼的、打猎的从未断种。咱们现在每晚打交道的,也还都是床~
  紫砂壶的生命,就是在茶海里!离开了茶水,它连容器也不配是矣~
  
  关于养壶,小弟前面已编《有壶不养没意义,力使凡胎变仙器》另文敷叙,在此从略。
  小弟不知天高地厚,外行梦呓,拉杂如许,思枯语尽,诚惶诚恐,仓皇止此~  
  
  
  1、焐灰的起源及发展
  焐灰并不是现代发明的技术,具体从何时开始,没有考证过,去年南博砂壶汇展时曾见过一个清代乾嘉时期王南林的焐灰圆只壶,这说明我们的制壶先辈很早就使用这项技术了。以前一般采用谷糠做填充料来焐灰,现在一般采用木炭粉等物来填充,原理是一样的,后面会详细讲解。
  众所周知,焐灰在古代是作为一种掩盖泥色不匀的装饰手法,焐灰之后茶壶通体都成黑色,假如茶壶烧成后壶身颜色不一,比如泥料中有黑晕,那就可以使用焐灰来补救。经过焐灰后,壶体颜色统一了。今天,焐灰的技术日益成熟,成品率也越来越高,更由于焐灰后呈乌金色,色泽黑而不闷,泡养后非常漂亮,犹若墨玉,越来越收到壶友的追捧,所以现在也被当作一种常用的装饰手法使用,不是泥色不匀的作品也有经过焐灰后售卖的。
  2、焐灰的方法
  ⑴茶壶必须烧成以后再焐灰
  ⑵将壶放入钵内用木炭粉等物填充,其作用是将壶与空气隔绝开,使其处于缺氧的状态下二次烧成。温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
  
  3、焐灰的原理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焐灰的作用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在第一次烧成是有氧气氛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Fe2O3),呈现紫、红色,而在焐灰则是缺氧状态下(还原气氛)烧成,铁元素在缺氧状态下,在木炭粉(元素C)发生反应,碳元素(C)结合了氧化铁(Fe2O3)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铁(Fe2O3)也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
  综上所述,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被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焐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
  
  4、其它一些补充
  当然,每次的焐灰密闭情况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所以可能在色泽上有少许变化,另外,焐灰的作品打碎后断面还能看到紫红色,这说明了有些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还原成氧化亚铁。
  另外,焐灰的还原反应中,部分被还原成了金属铁,所以我们会看到表面的锈斑样纹(见图片),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壶体内的金属铁析出到壶表,这是没有关系的,铁对人体无害的,大家都用铁锅炒菜的,呵呵,这些锈斑可以用抛光片等物擦洗几下就可擦掉,不会破坏壶表。
  还有,团泥的含铁比较少,焐灰后颜色不好看,不是全黑,所以不用团泥作品来焐灰。
  最后再提一下,还原气氛与龙窑烧成的关系。
  龙窑烧成最后要闷窑,这就形成了弱还原气氛,烧成后的颜色比较沉一些,就是很少的铁元素被还原的原因。
工具箱  
 
   
  关于惠孟臣和惠逸公
  
  明代是紫砂壶创作的兴旺时期,紫砂壶艺得到长足的发展。明后期天启、崇祯年间,砂壶艺人名工辈出,各怀绝技,著名壶艺名家有陈子畦、陈俊卿、 沈君盛、陈正明、徐令音、周季山、惠孟臣、沈子澈、项圣思等,其中以惠孟臣成绩最卓著,为时大彬后一杰出大家。
  
  惠孟臣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清代有两位文人在文章中提及他。一位是文学家吴骞,在所著《阳羡名陶录》里说:惠孟臣不详何时人,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他还说:海宁安国寺,每岁六月廿九日,香市最盛,俗称齐丰宿山,于时百货骈集,余得一壶,底有唐诗云入西津一片明句,旁署孟臣制,十字皆行书,制浑朴,而笔法绝类褚河南,知孟臣亦大彬后一名手也。从吴骞的记叙中知道孟臣也是时大彬之后一位制壶名手。另一位是吴骞的好友张燕昌,张说自己少年得一壶,底有真书文杏馆孟臣制六字,笔法亦不俗,而制作远不逮大彬
  
  这大约是关于惠孟臣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两位文人是在确认其作品精美后,才为他留下一段文字,而这种文字叙述应该说是比较可靠的。
  
  孟臣姓惠,是从听泉山馆珍藏的白砂大壶中得知的,根据是此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大约生活年代有了较明确的断定。
  
  惠孟臣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所制茗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善于配制多种调砂泥,有白砂、紫砂、朱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壶式有圆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圆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壶最具影响,十七世纪末外销欧洲各地,对欧洲早期的制壶业影响很大。据说安妮皇后在定制银质茶具时,要求模仿惠孟臣的梨形壶。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这种小壶特别适合于饮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后期专制朱砂几何形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这种壶式为后世水平壶的前身。孟臣壶工艺手法极洗炼,富节奏感,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或短,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
  
  惠孟臣制壶除注重壶体浑朴精妙外,尤注重铭刻的书法。他的刻款书法秀娟,不离唐贤风格,笔法绝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孟臣壶传器款识有书文杏馆孟臣制荆溪惠孟臣制惠孟臣制孟臣制。有的前面标有制作年份或绝句,如大明天启丁卯孟臣制水浸一天星孟臣叶硬经霜绿孟臣制烟村四五家孟臣云入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诗句,一般是在十几字组成的诗句或吉祥语闲章下镌刻孟臣制,字体多为楷书,也有行书体,笔势灵动,具书法韵味,用竹刀刻划,后期作品并用钤印。孟臣壶的款识以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佳精品。
  
  今天我们所见有惠孟臣印款的茗壶最早为天启丁卯(1627年),最晚的已是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现存的一件磨光束腰小壶刻有雍正二年甲辰惠孟臣元茂(制)字样。前后相距近一个世纪,而惠孟臣的创作生命决不会如此之长,那么束腰小壶只能断代为清壶,不是明壶。清代还有许多刻有孟臣惠孟臣款的作品,它们只可能说是惠孟臣后人所制。后人冒名仿造赝品之多,时间连续之长,这在明清紫砂壶传世名作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因此孟臣壶就成为紫砂名壶鉴别上最难断代的一种壶。
  
  孟臣壶的烧制年代一直存在歧义。自明代天启年间到清代雍正年间这一百年时间里,一直都有署惠孟臣名款及印章的作品出现。在惠孟臣死后三百多年,许多有孟臣款的小壶仍在不断出现,且不限于宜兴一地。在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一带及台湾地区盛行功夫茶,茶具四大件中壶必孟臣壶,民间崇尚,流行甚广,翻起壶底,盖有孟臣印记的,几乎家家都有一两把,可见孟臣小壶名流衍之久远。我们今天所见的除了传世的真器和清代的仿造品外,大都为当地烧制,并非宜兴紫砂器。所谓孟臣壶只不过是泡饮功夫茶所用紫砂小壶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后世仿孟臣壶的多为小壶,民间大量的朱泥水平壶多署款孟臣,代代都有出品。孟臣壶的名声大振,振在水平小壶上,在制壶史上惠孟臣的名字几乎成了水平壶的专用名词。究其原因,恐怕是功夫茶盛行地区茶人的偏好所致。清人金武祥在他的《海珠边琐》中说: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迄至今日,紫砂艺人仿造孟臣小壶仍比比皆是。水平壶作为特定的壶型,它符合功夫茶茶人三山齐的审美要求。金武祥文中提到的逸公小壶是指清康熙、乾隆年间著名壶艺家惠逸公的作品。惠逸公壶艺与惠孟臣不相伯仲,世称二惠。逸公制壶大小均有,诸色泥质具备;孟臣作品,小壶精妙,大壶浑朴,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小壶制作精巧,但比不过手制大壶古朴可爱。两人款识书法俱佳,孟臣工楷书,有唐人风格;逸公则楷、行、草书皆长,而楷书尤具唐人遗韵。惠逸公传世作品著名的如直筒泥绘壶,高5厘米、宽6.5厘米,底款有一二年前喜天外逸公九字,壶体一面镌铭一色杏花红十里,另一面是一幅山水风光图画:一间竹屋,有山、有水、有树,飘着几朵白云。壶盖上有杏花图案;还有一把底款为清香伴日吟逸公制梨形壶也是神品。逸公壶传世作品比孟臣壶要多,从传世作品看,风格踵接惠孟臣。两者不同之处在壶的流嘴上,惠逸公制壶将孟臣壶刚直劲拔式流嘴改成短而略弯的柔和式,改进了的流嘴与造型的工巧、壶体修饰的润滑协调和谐,构成逸公壶的特色。逸公壶与孟臣壶一样,后世赝品之多等量齐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养壶之浅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