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兰盆历史初探

(2011-04-16 23:19:59)
标签:

育儿

 

 

 http://s2/bmiddle/7d401932ga0ec3a44bf41&690&690

http://s13/bmiddle/7d401932ga0ec3620d0bc&690&690

http://s3/bmiddle/7d401932ga0ec0767a422&690&690

http://s14/bmiddle/7d401932ga0ec015f4e3d&690&690

   栽培花卉用的容器——盆,无论材质如何,统称花盆,就算栽的是牡丹、菊花、杜鹃等名花,用的盆仍称花盆,唯有栽植兰花所用的盆称兰盆。这可能与养兰蕙对盆有特殊要求有关。此外,历史上爱兰者以文人雅士居多,故称谓与也有关。现将有关兰盆历史的一些知识罗列如下,以供对兰蕙用盆历史有兴趣者参考。
 
一、最早的兰花盆栽形式是兰石盆景。
 
兰花历经野生——地栽(园地、庭院)——盆栽的漫长过程。而兰花盆栽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是冯贽《记事珠》中所云: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绮石是指纹理、色彩等都很美丽的园林山石和供石,瓷斗是盂形瓷质盆。这是唐代出现的兰石盆景。故早期将盆栽兰花列入盆景之列,广义上属于植物盆景中的山草类盆景。随着盆景分类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加之兰石组合的盆景少之又少,大宗兰花多为盆栽,故盆栽兰花今又不属盆景学范畴,而为盆栽花卉的一大类。
 
二、花盆、紫砂盆、专用兰盆最早史实。
 
宜兴是紫砂花盆的产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该市博物馆馆藏一口径20厘米,高15厘米,底有小孔的圆形陶盆,系出土宜兴东山的汉代文物,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花盆。1971年,在陕西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两个绿釉花盆,一个有弦纹,口径34厘米,高 3l厘米,底径20厘米,平沿直腹,底有小孔,另一无弦纹,均系唐代釉陶花盆实物 (《中国盆景文化史》李树华,2005)
   
宜兴紫砂器创始于宋代(960—1279),大致分为壶、罐两类,一般用于烹茶煮水。至明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以宜兴砂土为胚、外施釉,由欧子明欧窑一次烧成的宜兴均釉有花盆类产品。明崇祯年问(1628—1644),紫砂花盆正式生产并流行(《陶瓷工业志》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4)。紫砂花盆是仅次于紫砂壶的大宗产品,但较早的紫砂典籍中没有关于紫砂花盆的记载,成书于清乾隆丙午年的《阳羡名陶录》也没有提及,其原因尚不可知。而有关盆景的史籍中却早有宜兴紫砂盆的记载。明文震享所著《长物志》第三卷盆玩中载日:盆以青绿古铜、白定、官哥等窑为第一,新制者五色内窑及供春粗料可用,余不人品,文中的供春粗料即指宜兴紫砂盆。这可能是最早关于宜兴紫砂盆的记载。清初陈溟子所著《花镜》在种盆取景法一篇中载日:近日吴下出一种,仿云林山树画意,用长大白石盆,或紫砂宜兴盆,将最小柏桧或枫榆等,择取十余株,细观其体态,参差高下,依山靠石而栽之。文中紫砂宜兴盆宜兴紫砂盆。此后,一些艺兰专著多推荐用宜兴紫砂盆植兰。紫砂花盆最早作为专用盆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直至清中期之前,当时被用作树木盆景用盆,日本人称之为古渡盆1990年出版,由日本盆栽协同组合编的《美术盆器名品大成(1中国)》一书介绍的多为此类用盆。经专门设计定制的紫砂兰花盆在清朝中后期出现。《兰言略述》作者,清苏州袁世俊,在其书里对养兰用盆提出要求,并亲自定制白泥白釉圆盆,一套厌上三只,在摆兰展时陈设(《兰苑纪事》顾树棨,1994),这是目前见到的关于定制专用兰盆最早的记述。
 
三、养兰从普通花盆到专用花盆的过渡。
 
我国传统兰蕙主产区在江浙。因地域关系,江浙兰蕙多采用宜兴丁山产的釉陶盆、紫砂盆栽种。据《兰华谱》(小源荣次郎1939)日本兰展照片所示,栽兰花所用的盆为质地、式样各不相同的花盆。该书在植兰兰盆选择一节专门介绍养兰用的四十种()质地为瓷、釉陶、紫砂,形式各样的花盆照片。又据《兰花》(姚毓璎诸友仁1956)专门介绍种兰花盆钵,质地有陶盆、釉盆、瓷盆、素瓦盆等,并介绍50个不同材质式样的种兰花的花盆照片。二书所列之盆均以紫砂盆为主。上述说明当时种养兰花是用随手可得的不同质地式样的花盆,并未刻意追求专用兰盆,所以并无定式。随着各种花盆养兰使用经验的积累和对紫砂花盆性能科学认识(紫砂花盆的吸水率为130—519%,通气率为3351207%,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以及对兰花生长习性深入了解,加之审美情趣、品味的升华,这样既考虑兰草生发繁衍的需要,又考虑盆栽整体美感,栽植兰花须配备专用兰盆的概念逐步形成,一些养兰大家自行设计定制紫砂专用兰盆,以求达到透气、利水、散热的养兰要求和兰、盆、几架三位一体赏兰的审美要求。这种专用兰盆在兰花养植、展示过程中成为既是实用容器、载体,又与兰花叶态、兰株大小、花的色彩协调的艺术品。紫砂兰盆不仅是我国兰文化亦是紫砂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兰盆的出现对推动兰蕙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江浙地区兰花用盆历经陶盆、瓷盆一釉陶盆、瓦盆一紫砂盆阶段。目前养兰用盆较杂,各种质地、式样均有,但紫砂兰盆已成为主流,次为瓦盆,不过都是大路货。作为一种紫砂器,一般分为四档,分别为实用器(大路货,不入鉴赏行列)、工艺品(出于良工巧手,制作精良)、特艺品(名人作品,少)、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之作)。紫砂兰盆应以普通实用为基础向有个人兰苑特色工艺品级或更高层次发展。
   
四、历史上江苏艺兰家兰盆概况。
   
历史上江苏苏锡常地区艺兰家就有重视养兰用盆的传统。据《兰苑纪事》(顾树棨1994)介绍一些江苏艺兰家在清朝、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专门设计定制兰盆的史料:沈渊如兰盆为乳黄白砂,一套大小三只,镬底形,如意脚,盆底孔较大。苏州姚姓(姚君玉、姚轩宇父子)定烧兰盆,盆底钤有平江姚氏艺兰一印,一套三只,白泥白釉,百余年物。常熟程建新定烧白泥白釉喇叭口盆,李君兰定烧白泥圆碳形盆,程元鼎宜兴定烧数百只喇叭形白泥高脚盆,周志强其前辈定烧白泥白釉高筒有脚兰盆。并有专营兰花盆的商店,高玉记碗店,均为白泥制品,底有金钱样孔,另有小孑L三个,底部钤高玉记印。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沧浪亭公园兰室金于荣在宜兴定制三只一套白泥粗兰盆数百只。另据了解,无锡园林管理处在五十年代定制仿沈渊如春兰蕙兰盆各一套三只,杭州园林管理处兰圃亦在五十年代定制白砂泥圆形粗兰盆一套三只,至今尚在使用。这些见证历史的兰盆,为一些热心于传统兰文化者所追求。
 
五、沈渊如兰盆与杨细春。
 
江南兰王沈渊如定制的兰盆,除了顾树棨先生介绍的镬()底形春兰盆外,还有园筒形圈脚大底孔蕙兰盆,一套三只,底部同样钤渊庐丁亥杨细春制三枚印章。笔者曾在某古盆收藏馆见一高20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135厘米、底孔68厘米、钤有三枚印章大号沈氏蕙兰盆,该馆据此盆用泥料为段泥(团泥),宜兴丁山早已无此泥料,认为是浙江玉成窑产品,并认为杨细春是浙江的制陶人,为杨季初的弟弟,该盆照片等资料登于新近出版的《中国古盆鉴赏》一书中,被列为清中期古盆。近期,就沈氏专用兰盆笔者感兴趣的问题,有幸在江苏金坛兰展时当面请教沈荫椿先生(美籍华人,江南兰王沈渊如之子,《兰花》、《微型盆景》二书作者),他神色凝重地作了回忆认真回答笔者请教的问题,据沈先生介绍,沈渊如春兰蕙兰盆均系沈渊如亲自设计绘图,在宜兴丁山寻找适合泥料,多方选择,只有杨细春尚有最后一批段泥料(这种泥料在紫砂泥料中透水透气性更强些,更适合养植兰花),故向杨订制。先试烧一批样盆试用,其盆底钤有杨细春制章,或丁亥杨细春制二枚章,正式定制的盆其盆底或盆脚钤有渊庐丁亥杨细春制三枚印章。沈荫椿先生随父赴宜兴丁山选泥料、定制、监制。杨细春当时50岁左右,不识字,小窑业主,一般陶工。沈渊如先生还设计一套白泥白釉兰盆,试样后来订制,而任杨细春为别人选制用。上述说明沈氏兰盆生产及泥料均产自宜兴丁山,盆上钤丁亥应为1947年,而非清朝中期的1887(沈渊如生于1905年,卒于1978),杨细春非浙江窑工,也不是杨季初之弟(1947年杨细春50岁左右,而杨季初为清雍正乾隆(1723—1796)时期人,两个时期相距甚远)。沈氏设计的春兰盆,底为锅底形、大底孔、高脚,实为养兰理想用盆,加至选用泥料上乘,远胜一般花盆养兰。其盆素面无饰,简朴无华,对兰花起到很好的烘托陪衬作用,这也是独到之处。杨细春虽为一般陶工,却是制兰盆高手,其春兰盆底孔边薄近如蛋壳,盆体虽大但重量相对较轻,有蛋壳盆之称。凡仿制者多差之甚远,除了泥料问题,工艺水准达不到也是重要原因。关于杨细春,国内有关宜兴紫砂艺人的资料均未提及,可能因系一般陶工,位轻人微,而未见经传。而在1989年日本盆栽协会编《盆栽大事典(普及版)》专门列项介绍杨细春为中国宜兴丁山镇窑工,善长制釉陶类盆,制型规整壁薄,落款楷书杨细春造方印等内容,这是仅见关于杨细春的资料。这反映我国紫砂陶史研究之薄弱程度,实令国人汗颜。
   
六、赏兰是养兰真谛,用盆要有文化内涵。
   
用盆是养好兰花的一个基础环节,兰盆被称为兰花的。从目前江浙养兰用盆及兰展情况来看,对兰盆这个小家的建设,兰界尚不够重视,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赚钱已成为不少养兰人的原动力,而真正以欣赏和陶冶情操和保护种质资源为目的少之又少。上规模的兰家无专门定制具有自己兰苑特色的兰盆就成为必然,实为一憾事。养好兰,还要赏好兰,养兰的目的是为了欣赏,是为了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生活,这是养兰的真谛,而这恰恰被人们忽视了。历史上江浙地区的兰人在艺兰生活中历来重视兰花的配置艺术,使其成为兰蕙鉴赏中不可或缺一项内容。我们要向老一辈艺兰家学习,加强自身修炼,努力提高赏兰水平,重视赏兰三要素——兰、盆、几架的建设,借鉴盆景艺术家、书画家和紫砂大师合作的经验,强化养兰人与紫砂艺人的合作,发展紫砂兰花盆艺,让更多有特色的紫砂兰盆为丰富兰文化和提高养兰水平服务。也可生产一些适合展览、厅堂书房陈设兰花的紫砂兰花套盆。总之,重视兰花用盆的设计,创造个人兰苑用盆的特色,提高养兰用盆的文化内涵,加强兰花用盆历史的研究,这是目前兰界和紫砂业界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古渡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