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人物——耶柔米(有译哲罗姆)
耶柔米是初早期教会的四大领袖之一,是一位语言学者,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苦修者。他贡献给西方教会的是一本非常可靠的圣经译本,并且因他的身体力行,大大推广了修道主义。
耶柔米生于以哩利古(lllyicun)北部的班诺尼亚(panonia),他生长在一个基督徒家庭里中。十八岁的时候到罗马继续学业,就像安波罗修一样当了律师,在他周游高尔后,回到家乡用三年的时间实行他的苦修生活。之后他就到安提阿去访问东方教会。那时他的心思朝着三个方向。作学生的时候,他爱慕伟大的拉丁作家,特别是雄辩家西塞罗(Cicero)。身为基督徒,他认为应该献身研究圣经。作修道士的时候,他觉得沉溺在修道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当他在安提阿的时候,就决定到旷野中去过隐士的生活,他作隐士有五年之久,寻求用受苦的方法来消除意念中的试探。他对受苦的描述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自己。
“当我在旷野里生活时,多少时候,隐居者在蛮荒之地,为烈日晒焦。多少时候,我想到在罗马沉醉于欢乐中的自己,我惯于静坐,因为我的内心充满着痛苦……我面色苍白,我身躯因绝食而颤抖。但是我的意念却因希望而燃烧着,虽然情欲之火在我内心汹涌澎湃着;然而我的肉体犹如死亡一般……我记得,多少时候,我彻夜哀哭直至天亮,不住地搥胸,直到听到主的叱喝而归回平静。”(书信二十二,第七段)
耶柔米在旷野的这段年日中,他作过改变生命历程的梦。在如此严谨的禁食中,他以为必死无疑,忽然间“在灵里他被提到审判者台前,在这里的光芒是那么的明亮,站在四周的人都容光焕发,以致于我仆倒在地上不敢仰视,问我是谁,我回答说,‘我是基督徒。’但接着又问:‘你胡说,你是西塞罗的跟随者,不是基督徒,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我立刻哑口无言。他命令我受鞭笞之刑,于是我被抽打,我开始哀号怨叹着说:‘主啊,开恩可怜我吧……’我呼求他的名,起誓后,我被释放,且归回上层的世界……,此后,我热诚地读上帝的话,比我先前读世人的书还要专心。”
数年的旷野生活中他熟悉了与亚流的争论。那时此争论已近尾声。他写信给罗马的主教达马苏(Damasus),向他征求有关此争论的忠告。耶柔米与教皇的关系因此就得以建立起来,这种关系对他以后的工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三百八十二年,当他随同他的主教参加在罗马举行的大会时,他成为教皇达马苏的顾问。在这样的关系下他向教皇提出拉丁文圣经需要修改,教皇对他的建议做出了支持的表示(有的书上则说是教皇建议他来翻译拉丁文圣经)。
耶柔米为什么提出要翻译拉丁文圣经呢?原因是在主前二百五十年,犹太学者曾把圣经翻译成希腊文,这就是我们所知的七十士译本。这是一件很大的成就,同时也是一项损失。因希腊的基督教教世界便渐渐失去与希伯来文旧约的接触,这样也减少了犹太人听到福音的机会。再者,七十士译本中很多不是精确的翻译,译本中的错误多是由于错误的抄写,抄本是抄了再抄,或许最大的问题是七十士译本又被译为拉丁文的缘故。实际上,当时已经有了几种拉丁文译本,但都是从抄本而来。耶柔米就觉得,直接从希伯来文旧约译为拉丁文的圣经是时代之需。
同时,耶柔米还是强烈地鼓励在罗马过苦修的生活。他最忠心的跟随者是来自富贵家庭的妇女,他教导她们圣经和如何过苦修的生活。主后三百八十四年当教皇达马苏去世时,耶柔米决定到巴勒斯坦去从事翻译的工作。在罗马他挑选了些优秀的学生跟他一同去,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富有的女人名叫保拉和她的女儿优士多琴。他们就住在伯利恒附近,在那里建了一座修道院,妇女修道院,一座教堂和一座招待所。耶柔米就在这里度过他余生的三十四年,直到主后四百二十年去世。他在旷野做隐士的时候,学过希伯来文和迦勒底文。所以这时他就完全地投入到了伟大的翻译使命中。到主后四百零五年,耶柔米工作了二十年才完成拉丁文圣经译本,这本译本名叫武加大译本(Vulgate),武加大的拉丁文的意思是通俗译本。这本译本直到今天仍是罗马天主教的正式的圣经。在西方教会还没有认识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之前,这本可靠的译本可以说实在是上帝的预备。
耶柔米同时也写了好几卷的新旧约圣经释义,他也写过教会历史和教义的书。有一大批他写给朋友和领袖们的信件都被很好的保存下来。在他所有的写作中,可说他的释义和书信是最有用的,这些释义对教会了解圣经有莫大的帮助,书信给我们了解耶柔米的内在生命和他对时代的描写。
耶柔米被认为是教会的圣徒之一。圣徒这个名字是给教会的会友,不论是男是女,凡是有敬虔灵性的人,而且过着圣洁生活和行奇事的人。耶柔米敬虔和圣洁的品德常被他软弱的性格所掩蔽,他因自己在教会的地位而感到骄傲和嫉妒,常有不公平的的批评,他在论著中也善作抨击的言词。他被称为圣徒,是因为他伟大服事的尊贵,而不是因为他有敬虔的善行。
耶柔米的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想:
耶柔米之修道:现代生活的特征之一就是忙碌,大家每天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缺少安静的时间。而安静对信徒而言却是生命增长之道。因为清心的人才得见神。对一个服事主的人来说更加重要。是服事的力量所在。只有进到幔内才有力量出到营外。现在的环境虽不允许我们选择像耶柔米那样的去离开闹市用好几年的时间修道,却可以在每一天的个人生活里养成安静灵修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
耶柔米之与西塞罗:像耶柔米之追随西塞罗一样。我们很容易把某个弟兄或者姊妹看得较高,以致于不知不觉取代了主的位置。耶柔米之经历提醒我们要避开魔鬼给我们的陷阱,把我们的目光单单仰望在主耶稣的身上。
耶柔米之圣经翻译:耶氏穷二十年光阴翻译拉丁圣经,因为他看重神的话语。当神的话语因着译为希腊文后,因又在译文的基础上转译为拉丁文而使原意大打折扣时,他有一种激忿之心。他不愿神的话语因此被谬传谬解,而愿付大的代价就原文来翻译。我们手中的和合本据说有百分之八十与原文相符,已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圣经,况且我们现在又有更合原文意思的新译本,岂不应当好好的感恩并且来好好颂读默想神的话语吗?
耶柔米之性格:耶氏之学问及其安静耶稣面前的修道都让学生景仰。他偏小的气量让学生思考到两个方面:其一,神使用不同的性格的人做他自己的工作,与同工相处,要尽量看别人的长处,严于律已却要宽以待人。其二,自己在性格上的软弱与缺陷要求圣灵光照对付,以其能在神面前尽更大的功用,而不要因自己的某些性格弱点而成为别人的绊脚石。
愿神祝福我们,从这些古圣先贤身上学习到宝贵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