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主题活动报告

标签:
包小实践活动教育 |
分类: 综合实践活动之——家乡的味道 |
“家乡的味道”主题活动报告
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注:获长兴县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二等奖
【摘要】
一.主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形成融洽、和谐的同学关系。
2.消除当地家长对外来同学和家长的歧视,对学校的不理解。
3.培养全体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4.通过学校这一小环境,体验大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我们的准备
1、组建小组
2.分工任务
3.聘家长为活动辅导员
四.我们的行动
研究主题:不同的“乡味”(第一小组)
|
第一周:我们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去学校教导处获取全校外来同学的籍贯情况,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整理成表格形式。(详见附件资料)
http://s4/middle/7d3f3f56ga8de1be80c83&690
第二——三周:我们考虑到籍贯分布范围较广,不适于整体研究,经过讨论选出五个地区(浙江长兴、贵州丹江、四川珙县、安徽颍上、湖北恩施)进行重点调查,从家乡历史、地方特产、风景名胜、乡绅名士这四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上网、到图书室等方式查阅、收集资料,制作成书签,在班级交流,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熟悉了。(见附件资料)
第四周: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不同的“乡味”对照表(见附件材料)
我们小组在研究中发现:地方特产是同学们较熟悉的内容,而乡绅名士、家乡历史、风景名胜等方面很多同学都是一知半解,经过学习、交流,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http://s6/middle/7d3f3f56ga8de1d95c335&690
研究主题:夸夸我的家乡(第二小组)
第一周:我们参加撰写《家乡风俗》征文比赛,向同学们介绍有趣的家乡习俗,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那里(作文详见附件)
第二周:我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收集家乡不同时期的图片,在班里展示交流,向大家展现出长兴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自己身为家乡人而感到自豪;
第三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在博客网上发表日志、图片等。
(网址:www.baoxiaoshijian.bokee.com)
第四—五周:我们将家乡的概况做成PPT,在年级内进行汇报展示,以拟人化的方式更好地展示了本地区的特征。让同学们对家乡有了更深地了解,也更喜欢她们了。
我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来了解到家乡资源的丰富和它的秀美,使自己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让我们对家乡又有了新的感受,除了好吃之外更感受到了它的文化和历史,为有这样的家乡而骄傲,也产生立志为家乡建设的愿望。
研究主题:我的家乡人(第三小组)
无论是本地的“老”长兴人还是来自外地的“新”长兴人,都是长兴人,我们都是家乡人,一个城市是如此,一个村、一个县、一个省也是如此,到了国外,所有的中国人也都是——家乡人。今天家乡繁荣是靠这些千千万万普通家乡人的劳动和建设实现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用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去实现家乡明天的繁荣。
第二周:我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询问家长的方式了解家乡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和贡献,在班级交流,学会制作家乡名人简历,制成展示手册。
http://s9/middle/7d3f3f56ga8de1f33bc28&690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家乡,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空间上发表家乡名人展,写下自己的感想,让人们认识到成功靠理想与信念、勤劳与智慧、创新与合作,我们应该消除歧视与偏见,以积极的心态悦纳不同的人与物,善待他人,尊重科学,取长补短,学会合作,让大家在自然的环境中交流融合。
第四周:我们小组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实地走访包桥工业园区内的工厂,采访了普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体会他们勤奋努力、艰苦创业的精神,分组采访学校老师和一些本地同学家长,了解他们对外来同学的印象与看法,在班级交流,并动手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人,写下自己采访感受。(采访记录见附件材料)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困难:有些组员由于羞涩,胆子小,始终开不了口,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沟通,吃了闭门羹。事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反思,寻找了原因,知道了如何与别人更好地沟通,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受益匪浅啊!
http://s1/middle/7d3f3f56ga8de20bbcfa0&690
第五周:收集那些能代表家乡人聪明才智的日常生活用品,拍成照片并附有文字解说,在全班交流,相信经过我们的宣传,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我们的家乡。http://s10/middle/7d3f3f56ga8de227bf0f9&690
http://s16/middle/7d3f3f56ga8de225d5acf&690
研究主题:小小当家人(第四小组)
第二周:我们小组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名特产及其价值,并编成小快板在班里唱一唱;
第三周:我们向父母或相关人员学习一两种家乡特产的做法,记录下来,在全班交流,并发邀请函,邀请辅导员(同学家长)来校指导同学们制作地道的四川腊肉和馄饨、饺子。
第四周:我们全组成员亲手制作了“四川腊肉”(详见附件材料中的录像资料)和“周生记馄饨”,小组中的杨春福、李涛、王远波等四人先去包桥菜市场采购材料,他们学会了讨价还价,挑选货品的技巧。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又是熏、又是包、还要烧火、切、拌,忙得不亦乐乎,还纷纷感叹做菜的辛苦!表示以后要多帮父母做家务呢!
五.我们的收获
1.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结题报告。
2.将活动视频刻录成光盘。
3.活动中学生的收获
①知道家乡美食它所蕴涵的意义。
自然环境造就了家乡特殊的人文环境和风俗,因此作为了解自己家乡的一种途径,通过对特产的了解加深了同学们对家乡的认识,使同学们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得到不断的延伸和拓展。借助相互交流使同学们得到很多书本上很少获得的成长经验。
②了解了四川腊肉和馄饨、饺子的制作过程。
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感受知识,同学们亲自体验制作美食,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并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乐趣。进而引导出对知识的探询和学习。
http://s13/middle/7d3f3f56ga8de2950ec1c&690
③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活动后的思考
①在确立小组的子课题过程中,我们本来想把“追寻民间文化”作为一个小组的子课题,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方案的可行性、农村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狭窄等因素,因此我们将此子课题延后探究。我们决定在本次活动后,继续探究,沿着民间文化,追寻历史,使活动更加深化。
②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别还不止这些,每个地区除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外,还存在着一些生活中的禁忌需要注意等等,因此,我们将对此还要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希望有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