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音乐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实施

(2013-06-19 07:48:48)
标签:

265培训

教育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即为——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来看,可以从三个方面构成,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又构成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是相辅相成、互有交叉的。传统的评价多侧重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几乎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的另一主体------学生。

新课程评价要求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下面我主要从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  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1、  有利于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过程中有效信息的传递和教师不断完善工作。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发觉自身努力学习的内因。

3、  学生自我反馈的信息迅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确定学习重点,向确定的目标迈进。

二、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课堂是实施教育目标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是音乐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课堂活动的内容与教学任务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音乐课程目标具体涵盖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价。

1、  知识与技能评价法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它是依托于音乐创作、表现、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技能而存在的。以往我们孤立地传授知识技能,并且以专业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这使得丰富而完整的音乐艺术变成了被肢解的、机械而枯燥的技艺训练,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便理所当然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利用知识与技能评价表,在学生演唱演奏活动中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如《桑塔·露琪亚》的教学中,在教师范唱中学生掌握了歌曲的音乐结构、音乐风格,在学生学唱中掌握了歌曲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知识,在处理歌曲时学生知道了什么是音乐联想与想象、什么是音乐情感与风格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原本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简单而有趣,学生很快走进音乐的学习。

2、  过程评价法

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实现的。这里指的“实践活动”是一个过程,从学生个体而言是一个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总体上与城镇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进初中,有的学生连七个唱名,音名也不认识,作为音乐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何进行评价,是激励、唤醒、鼓舞还是埋怨?我选择前者。在音乐课中,我观察多数学生注意的是愉悦性。没有兴趣,谈何喜好!我在苦苦反思,我的个性开朗活泼,有时也挺幽默,学生经常被逗得开怀大笑,但为何他们却没有一种对音乐课完全自我投入呢?更让人不解的是总卸不下戒备的面具。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学习过程评价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综合评价,学生无论从态度、能力、习惯以及音乐创造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情感评价法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核心的目标。它包括丰富情感的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体验、感染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七子之歌》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AB二段。A段旋律平稳,在中音区,力度中弱,学生用平稳,柔和的声音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之情。B段旋律走向高音区,力度较强,用呼唤性的音调表达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感情。这时,根据自己的表现,学生自己、学生之间、教师根据音乐情感评价表对学生的演唱给出评价,学生兴趣很大,有的学生反复的进行表现,最后得到最好的成绩。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有效、主动而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形成性评价初步成果

 通过几学期来音乐教学评价实践,我对七年级两个班进行审美态度调查,学生喜爱音乐的人数成倍增长: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了提高;85%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并能在同学面前勇敢的单独演唱或演奏乐曲;92%的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说出情绪并随音乐自编动作表现音乐;75%的学生能参加校艺术节的演出和班级音乐会等等。通过这种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另外,社会评价直接成为对学生的音乐等第的考核,他们排练表演的小合唱、器乐合奏、舞蹈等多个节目在县艺术节比赛中获奖,得奖学生及时由学校张贴红榜鼓励,对学生鼓舞很大。

总之, 现代音乐教学评价要体现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要尊重学生个体的趋向价值,关注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价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增加他们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打破狭隘的封闭的评价形式,拓宽了学习音乐的渠道,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双基”,既以学生需要为本,也为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有效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音乐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音乐教学技术》音乐研究社印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