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2011-04-17 21:40:39)
标签:
家长会杂谈 |
分类: 随笔驿站 |
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一)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一本权威的教育专著中,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特别震惊,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决定成败的不是你教得好不好,而是孩子的家庭背景。学校对于改变学生的命运力量与家庭比是微乎其微的。同时我还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幻灯出示: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很重要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父母一定要具有这样的意识。
可我们家长能当孩子老师的有多少呢?我这里不是强调知识 方面的老师,更强调的是孩子行为方面的老师。我觉得我们当中有部分是过于宠孩子了,怕孩子发脾气,孩子可以对你没有礼貌的大吼大叫,自己对孩子束手无策等。其实我们要在自身寻找原因,存在这些现象是因为从小你没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百依百顺,满足他所有的要求所致的。
对照一下,你的教育存不存在下面的问题:
1.边教边骂
2.不问青红皂白,只管骂
3.自己打麻将玩,却一味指责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
4. 担心儿子在学校吃苦,给孩子很多钱,乱花。
5..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监督。
我们班37位同学,有些养成了比较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夏子康、张雅妮、曾焕煜、章德伟、刘子诚、缪宗杰、陈曦、雷晨茜、王施阳、黄益鸿等。这部分同学每次都能很认真地对待作业,老师布置的任务总能较认真去完成,学习不会受情绪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这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很好,一学期下来基本不会犯什么错误。这是很少让老师操心的一类。
还有些同学具有很好的行为习惯,如:杨化、景懋、张龙、福广、林若洋等
还有些孩子很有责任心的,如:王施阳、刘子诚、缪宗杰,陈曦、靓璇、黄益鸿等,什么事交代给他们,他们总是很认真完成。
还有几位同学这学年来,习惯于态度转变比较明显的,如:翁敏杰、余樾、陶兆民、尤其像薛灏,这学期学习语文比起上学期是判若两人的,那天日记点评时,我对全班同学说:“上学期,拿到薛灏的日记本,我就担心,我怕看到应付而完成的作业,这学期拿到薛灏的日记,我很放心,我充满期待,薛灏这次又给陈老师带来什么惊喜呢?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孩子有了好状态,就形成了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学习缺乏目标,学习被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坐班时,作业做得认真,正确率也高,书也能及时背完,不是我坐班,那就大不相同了,能懒则懒,缺乏自主学习的态度,这些都是懒惰所致。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表现,我总是想方设法去改变孩子的不好的方面,可总感觉,一学年下来,稍有好转,一个假期回来,许多习惯又要重新开始了。所以教育孩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三)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一、检查学习,做一个监督型的家长。
从上次月假情况看,监督情况不理想,背诵的作业只有八位同学完成,那些背诵积累的东西是对孩子终生都有用的,经典也是一样。所以家长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作业上的监督;习惯上的监督;周六周日作息时间安排上也要监督。
抓作业。如果孩子不认真做作业,家长要及时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习凤舞. 按照孩子的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家庭在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
有了目标和具体任务还要有详细的时间表,几点时间表制定的注意事项: 1. 重要的事情要先完成 2. 不同的内容交叉安排 3. 考虑时间段的长短避免中途打断 4. 利用好零碎时间。制定好计划和时间表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检查计划完成的情况。(
二、给孩子一点事做。要求孩子在家干一定数量的家务,,家长尽量不要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包办。定下家庭学习计划,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运动或多参加农田劳动。
三、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 爷爷奶奶太呵护,留守儿童十个九个变坏,赚了钱孩子前程去掉。听得进表扬,却听不进批评,偶尔考试成绩不佳便会经受不起,失去自信心。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在家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小小的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 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出手给孩子的钱很大方,让孩子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奢侈浪费,这不是好事,古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我觉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理智爱子就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袒护孩子。做家长的对孩子在学校的缺点和不足不一定十分清楚,这就要求各位家长在孩子和同学闹矛盾或受到老师批评时不能只听信自己孩子一面之词,要全面了解清楚,不要养成孩子左哄右骗的不良习惯的的养成,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充分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为人,相信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别的孩子或老师的不满,否则就坏了孩子。
四、培养孩子的“肚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