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驯鹿迁徙
(2012-03-09 23:46:34)
标签:
机器人迁徙驯鹿小鹿狼杂谈 |
驯鹿迁徙,年年重复着祖先迁徙的线路,为生存而进行着生命的循环迁徙,是动物界一大奇观,也是人类最早熟知的动物大迁徙。观察驯鹿迁徙,要数美国的霍耶尔夫妇毅然徒步走了1500公里,追踪驯鹿的大迁徙,和北美首屈一指的八位音乐家、作家、摄影家、冒险家和印第安人,与极地荒野里的驯鹿感人肺腑的接触;最具精采。
马修和北美首屈一指的八位音乐家、作家、摄影家、冒险家和印第安人,与极地荒野里的驯鹿最感人肺腑的接触,制成真情音乐专辑《驯鹿宣言》(Caribou Commons)1999年发行。 1250公里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实地录下的溪流声、鸟鸣、风雨飘摇声等自然音响,都化为充满能量的音符,引导人们用最平等的视野,参与一场驯鹿的生命之舞。失去母亲却嗷嗷待哺的乳鹿,茺野间迷失顽皮小鹿,溪畔濒死的母鹿,数百只鹿群的壮观迁移。作者极力通过纯音乐,附带些自然的声音来营造一个自然的壮观,辽阔和纯净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担忧,激发一种非常质朴的对自然的热爱。
科学家观察揭开山地驯鹿的古代祖先之谜。根卡尔加里大学环境设计系博士拜伦·韦克沃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对山地驯鹿DNA进行了分析,同时连续10年来对黄石到育空走廊落基南部山脉(包括阿尔伯塔省西部和卑诗省东部)山地驯鹿迁徙模式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山地驯鹿是迁徙的苔原驯鹿和定居的林地驯鹿的混合品种。研究人员认为,该混种过程有可能发生在大约1万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末期。那时两个亚种的驯鹿有可能同时迁徙到落基山东部斜坡的无冰走廊沿线地区。韦克沃斯博士称:“它们的DNA的由部分林地驯鹿和部分苔原驯鹿组成,这样的组合非常有趣,因为这种混合的基因表达同时也展现了它们的迁徙行为。在这些山地驯鹿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个体行为,有的从来都不迁移,而有的则每年迁徙于100公里之间的丘陵和山区。该种群中既包含迁徙和非迁徙的个体,而这就是山地驯鹿生物多样性的表现,这为它们提供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以适应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变化。”“我们知道迁徙一直是驯鹿重要的适应性反应”。
仿生学专家观察驯鹿迁徙,得到了自然与科技协调发展的启示。驯鹿迁徙,要走过雪地、冰面和崎岖不平而又坚实的途路,年复一年,这运动使驯鹿的脚成了不适应到进化(适应) 的产物,驯鹿的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应在雪地、冰面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而且驯鹿脚关节灵活、韧带轻松,行进的驯鹿蹄就象上发条后自摆的钟坠,能量消耗极小。仿生发明便有了驯鹿机器人(重定向自机器驯鹿)为驯鹿外型的机器人,圣诞老人用它拉一些玩具到白金岛。进而有了象人双腿直立行走和跑步的驯鹿机器人。
驯鹿迁徙中,动物的掠食并不会危及驯鹿群的生存。观察发现:加拿大育空地区每年都有大群驯鹿越过波丘派恩河,它们会引来狼群。两万年来,这里的族人的命运、与迁徙的驯鹿息息相关。他们和等在河边的掠食动物一样,一直把驯鹿当做重要的食物来源。这是一年中的重要时节。熊和狼就像当地人一样,也要靠驯鹿群维生。但它们只会杀死一小部分驯鹿。驯鹿的总数约有13万只,其中10%被人类猎杀,狼和熊则只杀死3%左右。动物的掠食并不会危及驯鹿群的生存,每年都有约8万只小驯鹿出生。千百年来,驯鹿的迁徙路线从未改变。激流和陡坡,阻挡不了它们前进的脚步。然而,迁徙途中难免发生死伤。年老的鹿和小鹿会在途中累倒。饥饿的动物则在一旁等待、寻找老弱病残。
发出迁徙信号的都是雌性驯鹿,驯鹿每年都进行浩浩荡荡的千里踏雪大迁徙。入冬,成千上万头的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从北向南,朝森林冻土带的边缘地带转移。次年春天,它们再向北方的北冰洋沿岸进发。四五月份,鹿群到达它们熟知的冻土带僻静处,在此养育儿女。驯鹿每年迁徙大约160.93公里到超过804.67公里,春天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驯鹿总是匀速前进,除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时,才会来一阵猛跑。而那些随着春天一起降生的小驯鹿则为这场迁徙平添了不少危难。《动物世界》节目观察到驯鹿迁徙途中:小驯鹿和妈妈是跟着鹿群迁徙的,穿过雪地,趟过大河,小驯鹿都顽强地闯过来。一路上还有食肉动物的袭击,鹿群翻过山岭,小驯鹿却掉队了,原来它的妈妈已经被灰熊杀死,只剩下一些残骸,但是妈妈的气味还在,小驯鹿知道,它要和妈妈在一起。高高的山岭上,小驯鹿呼唤着,然后坚定地卧下来,守在妈妈身边,直到狼群返回,也将它吞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