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2016-12-07 16:39:12)
标签:
科学实验杂谈 |
分类: 原创——资料珍藏 |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冰淇淋小盘、滴管、
纸巾等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准备好
6
个冰淇淋小盘,在每个小盘内垫纸巾(中间
挖三个洞)贴上标签 1
号盘不加水的实验组、2
号盘加水的
对照组、3
号盘空气的实验组、4
号盘空气的对照组、5
号盘
适宜的温度实验组和 6
号盘适宜的温度对照组。
2.分别将三粒绿豆种子放入小盘纸巾上的洞中。
3.6
个小盘中 1
号盘不滴,其余的都用滴管滴上相同的
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
3
号盘口密封,将 5
号盘放到常温下,将 6
号盘放到冰箱里。
5.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然后将 1 号盘和 2 号盘,3 号盘和 4 号盘,5 号盘和 6 号盘 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 度。
制作生态瓶 制作名称:
制作生态瓶
制作材料: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
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
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制作步骤:
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剪掉上面有盖的一部分,清 洗干净后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注意清洗时不能用肥 皂、洗洁精等去污剂)
2.在瓶底装入
1cm
厚的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瓶
子容积 4/5
的自然水域的水。(自然水域里的水无法寻找的
可以用自来水静置 24
小时后使用)
3.在瓶子中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上放上一些浮萍。
4.植物存活后(一般 1-2 天后),放入小鱼、小虾、小 泥鳅、螺等小动物。
5.在瓶子上粘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6.把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能吸收一定阳光的地方。
(不要阳光直晒)。
7.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制作结论:多设计几组实验,关注水、水草、小鱼等的 比例,注意水温,找出最佳设计方案,观察制作的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制作潜望镜
制作材料:长方体的牙膏盒子 2 个,镜子两块,剪刀、 胶布、铅笔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制作步骤:
1.准备好牙膏盒,计算得到合适的镜子。在成人的指
导帮助下得到镜子。
2.将一个牙膏盒从中剪开,剪成如图
状。装入镜子,镜子与盒壁成 45
度夹角。
(镜子后面可做个 45
度的直角三角形
垫着会更稳)
3.将另一个牙膏盒上面剪一个
洞。
4.将牙膏盒拼插在一起,一个潜
望镜就做好了。
制作结论:可以看到不在眼睛正前方位置的情况。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制作名称: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制作材料:大纸盒 1、小饮料瓶 1、泡沫塑料、锡箔纸 (镜子、废光碟等反光材料)、支撑架材料(铁丝或纸板)、 透明塑料纸、黑色纸(或黑色绒布)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制作步骤:
1.大纸盒内外壁涂上黑色或者贴上无光黑色纸。
2.小饮料瓶用黑色纸或者黑色绒毛布包好。
3.在盒子内装泡沫塑料并挖洞,泡沫洞正好能塞进饮料
瓶的 3/5,使饮料瓶的
2/5
在外面接收太阳。
4.封上透明塑料纸。
5.盒子后做个支撑架,使盒子能对着太阳斜立起来。
6.用铝箔纸或者镜子废光盘做反光板,在盒子后面、上
方、左右、下方装上反光板,调整角度,使反射光正好照射
在盒子或饮料瓶上。
土壤中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 1、放大镜
1、玻璃棒
1、镊子
1、牙签
1、白纸
1、新采集的土壤、晒干的土壤、水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在校园或田野里采集土壤,一部分土壤晒干。
2.把没有晒干的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用肉眼和放大镜
观察土壤中有什么。
3.把晒干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利用放
大镜仔细观察土壤颗粒大小。
4.烧杯中装半杯水,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5.搅拌水中的土壤,搅拌后静置一段稍长的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在白纸上看到了土壤较湿润,说明土壤中有水,还看到了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草根、小虫子遗体等。 把土倒进水里,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静置后土壤分层,最底下的是沙砾,上边是沙,再上是粉沙,再 上是黏土,最上边漂浮着动植物的遗体等腐殖质。
实验说明:
实验材料:手电筒
1、长方体木块 1、尺子 1、白纸、笔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一:影子随光源位置变化的关系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放一块长方体木块。(遮挡物的放置位置和方法不变,屏的位置不变。)
2.打开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与木块之间的距离不变,改变手电筒与木块之间的方向,观察木块影子的方向、大小,
并画出木块在白纸上的影子。(改变光源的位置)
实验结论:当遮挡物的放置位置和放置方法不变时,影
子的位置和长度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总是相反的。光源与桌面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
源与桌面角度越大,影子越小。
实验二: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间距离的关系实验
实验步骤:
手电筒与白纸的距离不变。(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改变木块与手电筒的距离,远、中、近三种距离,观察
实验结论:
光源与屏的位置不变时,影子的长度随遮挡
物到屏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当光源与屏的距离不变时,光源与遮挡物距离越近,影子越大;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越远,
影子越小。
实验三: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不同面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木块与白纸的距离不变。(遮挡物与屏的距离不变)
2.手电筒与木块的的距离不变,木块的角度发生变化。, 画出他们在纸上的影子。(光源与照射的遮挡物的形状改变)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被照 射面是长方形的,则投影为长方形。
实验结论:
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影子的 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实验材料:
激光笔
1、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 3、未打 孔的卡纸 1、夹子 4、空心弯管 1、空心直管 1、小孔成像实验盒、火柴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方法一:
用手电筒照射几张带孔的纸片
实验步骤:
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个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 枚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卡座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 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间约 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激光 笔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纸屏上的现象,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 5 厘米,同样用激光笔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
光通过空心管
实验材料:蜡烛、直管和弯曲的管子各一段(直径
10-20 毫米,长 20 厘米。
实验步骤:
1.将蜡烛点燃放在桌上。
2.让学生分别用直管和弯管对着蜡烛的火焰看,是否能看到火焰。
实验结论:直管能看见光,弯管看不见光,光是沿着直
线传播的。
方法三:小孔成像
实验材料:
三个支架、白屏、带小孔的黑色塑料板、烛
台及蜡烛。
实验步骤:
1.在三个支架上分别插上白屏、带小孔的黑色塑料板、烛台及蜡烛,使三个支架在同一直线上。
2.点燃蜡烛,把带小孔的黑色塑料板放 到白屏和点燃的蜡烛之间,可以在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像。注意蜡烛火焰的
高度应与小孔板的小孔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应避免旁边有太强的光线照射,要调节好白屏、带孔的黑色塑料板和点燃
的蜡烛之间的距离。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材料:
烧杯
1、小碗或盘子 1、有盖的塑料瓶 1、酒 精灯 1、镊子 1、豌豆、石膏粉、岩石、火柴、水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一:
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步骤:
1.用大烧杯取上半杯冷水。
2.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取小块的页岩(小而薄的页岩)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
3.将烧热的页岩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再冷却,反复几次。
实验结论:
发现冷水杯中有岩石碎屑,说明冷热对岩石
有破坏作用。
实验二:
水流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步骤:
1.观察几块小的的页岩棱角。
2.将这几块页岩放在有水的塑料瓶中,旋紧瓶口,用力
摇晃。
3.将石块取出观察与实验前的区别。
实验结论:
小石块的棱角被磨圆些,但变化较小,有些碎块在瓶底,水有点浑,瓶底有岩石碎屑。说明流水对岩石
产生破坏作用。
实验三:
生物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步骤:
1.酸奶盒中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石膏糊,等石膏糊结块。
2.把结成块的石膏糊从酸奶盒中拿出,放入盛水的盘子,注意盘子里的水不要蒙过石膏块。
3.过几天观察豌豆的发芽情况及石膏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豌豆发芽了,石膏块出现了裂缝,说明动植 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雨如何影响土地
实验材料:
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盒
1、桶或盆 1、小铲子 1、喷水壶 1、塑料膜 1、报纸 1、木块 1、含有沙石的土壤、水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在一侧有孔的塑料盒中用土壤装一个斜坡,在土的边
岩造一个垂直的悬崖。
2.用喷水器喷洒水,出水孔尽量对准下面的土地并离开 一定的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让雨水降落在斜坡上。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雨水落到地面后,形成了沿着地表或地下流 动的水流,他们几乎是黄色的、浑浊的。说明降雨会携带走土壤的颗粒,对土地形成侵蚀。
实验材料:
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盒 2、桶或盆 2、小 铲子 1、喷水壶 2、塑料膜 1、报纸 1、木块 1、水、土壤、 有植物覆盖的土壤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一:
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我的推测:
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侵蚀小。
相同条件:降水量、植被、土质情况、降雨的高度、实验用的喷水壶等。
不同条件:实验组坡度大,对照组坡度小。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在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中装同样多的泥土。
2.在第一个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中的泥土压斜为斜坡,在第二个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用同样的力气把泥土 压斜为缓坡。
3.在喷水壶中装入同样多的水,给两个喷水壶充满压缩
空气。
4.在同样的高度往两个长方形塑料盒中洒水。
5.斜坡上的水流得快些,混合着大量泥沙,缓坡上的水流得慢些,混合着少量的泥沙。土地坡度大,对侵蚀的影响
程度大,土地坡度小,对土地侵蚀的程度也小。
实验方案二:
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我的推测:
无植物覆盖侵蚀大,有植物覆盖侵蚀小。
实验器材:
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盒 2、桶或盆 2、小 铲子 1、喷水壶 2、塑料膜 1、报纸 1、木块 1、水、土壤、 有植物覆盖的土壤
相同条件:坡度大小、降雨大小、降雨高度、土壤同样多
不同条件:实验组有植物覆盖;对照组无植物覆盖。
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
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
实验步骤:
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在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中装同样多的泥土。
2.在两个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中的泥土用同样的力气压斜为同样坡度的斜坡,一个表面装上植物。
3.往在喷水壶中装入同样多的水,给两个喷水壶充满压缩空气。
4.在同样的高度往两个长方形塑料盒中洒如同样水量的水。
实验结论:
无植物覆盖的水流得快些,混合着大量泥沙,
有植物覆盖的水流得慢些,混合着少量的泥沙。无植物覆盖,土壤侵蚀的程度大,有植物覆盖,土壤侵蚀的程度小。
实验方案三:
降水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我的推测:
降雨量大侵蚀大,降雨量小侵蚀小。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坡度大小、降水量高度、降水量大小、土壤
同样多、泥土疏松度
不同条件:实验组降雨量大;对照组降雨量小。
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
“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
实验步骤:
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在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中装同样多的泥土。
2.在两个长方形塑料盒(或脸盆)中的泥土用同样的力气压斜为同样坡度的斜坡。
3.往在喷水壶中装入同样多的水,给一个喷水壶充满压缩空气,另一个没充满压缩空气。
4.在同样的高度往两个长方形塑料盒中洒水,一个降水量少,一个降水量多。
实验结论:
降水量大的水流得快些,混合着大量泥沙, 降水量小的水流得慢些,混合着少量的泥沙。降水量大,土壤侵蚀的程度大,降水量小,土壤侵蚀的程度小。
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盒 1、桶或盆 1、小 铲子 1、塑料膜 1、报纸 1、木块 1、塑料瓶(瓶底侧边扎孔)
1、大的塑料杯、尺子 1、土壤、水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在一侧有孔的塑料盒中将土壤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并稍拍紧。空出盒的
1/3 不要装土,在土的边岩造一个垂直的悬崖。
2.在斜坡上用小棍挖凿宽、深都约为
1 厘米的“河道”。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记录河道的形状。
3.用塑料瓶底部侧面扎一个直径约
2 毫米的小孔,用木块垫在杯子下方,使出水孔对准河道,用塑料杯缓缓向瓶内
倒水,保持瓶内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准备用桶接流下来的水。
实验结论:
坡缓的地方水流快,侵蚀现象严重,平坦的 地方水流缓慢,泥沙就会沉积下来。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实验材料:
小车
1、粗线 1、电子停表 1、回形针 1、铁垫圈若干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选择线的合适长度,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用曲别针做
挂钩。
2.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3.测量挂 3 个、6 个、9 个垫圈用的时间,都测量 3 次。
4.比较数据,拉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用橡皮筋作动力
实验材料:
小车
1、橡皮筋 3、钩码 4、皮尺 1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把橡皮筋固定在车轴上,橡皮筋的另一端从另一个车轴的底下穿过,挂着车架的挂钩上。
2.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 2 圈,测量放在桌子上小车行驶
的距离。测量三次。
3.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 4 圈、6 圈,测量小车行驶的距 离。也要测量三次。
4.比较数据。
实验结论:
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正好相反。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缠绕的圈数 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大,缠绕的圈数越小,小车行驶的距离越小。
用气球能驱动小车吗
实验材料:
小车
1、气球 1、中空的笔杆 1、皮尺 1、胶 带 1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把气球上绑上空心管。
2.用空心管把气球吹起来,用手堵住管口。
3.用双面胶把气球粘在小车上。
4.把小车放在地面上,松开手,让气体从空心管中出来。
5.观察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体出来的方向 实验结论:气球喷出气体,小车会向相反的方向行驶。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
测力计
1、木块 1、纸盒 1、砂皮纸或表面光滑背面粗糙的木板 1、钩码或小石块、粗线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木板(或实验室小车背面触地,放上钩码)的挂钩上固定上测力计,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拉动,记录下
测力计的读数,重复几次。
2.同样的木块(或实验室小车背面触地,放上钩码)的
挂钩上固定上测力计,在桌子上铺上一条干燥的毛巾,在粗糙的毛巾上轻轻拉动,记录下测力计的读数,重复几次。
实验结论: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
附:摩擦力与接触面程度的关系记录表
摩擦力与接触面程度的关系记录表
不改变的条件改变的条件
次数
摩擦力的大小
平均值
1 2 3 1 2
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实验材料:
测力计
1、木块 1、纸盒 1、砂皮纸或表面光 滑背面粗糙的木板 1、钩码或小石块、粗线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木块(或实验室小车背面触地,放上钩码)的挂钩上固定上测力计,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拉动,记录下
测力计的读数,重复几次。
2.木块(或实验室小车背面触地,放上钩码)上多放钩
码,固定上测力计,在同样的桌面上轻轻拉动,记录下测力计的读数,重复几次。
实验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 时摩擦力小。附: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记录表
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记录表
不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次数
摩擦力大小平均值 1 2 3 1 2 3
测量物体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实验材料:
测力计
1、小车 1、纸盒 1、胶带 1、钩码或 小石块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匀速缓慢前进,读数,则为滚动摩擦力大小。
2.锁死轮子不让滚动(或小车背面触地),再在同样的桌面上用弹簧秤拉着小车匀速缓慢前进,读数,则为滑动摩
擦力大小。
3.加载不同的重物,或者换不同地面,重复以上过程,
记录数据。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对
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附:测量物体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记录
测量物体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记录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估计
实际测量
轮子滚动前进的
摩擦力
轮子滑动前进的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的几倍
我的结论
制作滚珠轴承
制作材料:
铅笔
1、大瓶盖 1、小瓶盖 1、橡皮泥、玻璃 球、胶带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制作步骤:
1.把小瓶盖用橡皮泥固定在桌面上。用胶带把铅笔粘到大一点的瓶盖上。
2.把大瓶盖盖到小瓶盖上,观察大瓶盖的转动。
3.在小瓶盖里放进一些玻璃球。
4.再把大瓶盖盖到小瓶盖上,观察转动起来是否容易。
制作结论:轴承将滑动变为滚动,更省力。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适用学生:五年级(上)
实验步骤:
1.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物重
不可超过量程,明确测力计的刻度值。
2.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
果没有指到零位置就需要调零,调零的一般方法是用手轻轻
抖动挂钩,确保与外壳无摩擦,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3.观察,明确弹簧测力计刻度的大小。
4.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把重物竖直提起,让重物
悬空,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平。
5.实验完毕后把测力计、钩码等实验器材放回原位,清洁桌面,把垃圾带走。
实验结论: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