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因为排期太少,公开在微博上叫骂万达老板王健林,被王思聪反驳说“讲道理,没人和钱过不去,如果电影票房好,我们也一定会按照流程增加排片。”
许多网友纷纷站队王思聪,骂冯小刚厚颜无耻,自己拍不好片子怪万达排期少。
但不管过程如何,万达增加了排期,今天去看了片子后,我是含着泪看到最后,就一个感觉:冯小刚没错,这种艺术片,应该得到更多的排期。
这部片子绝对是本年度值得推荐的国产片,但是,这种非商业片,如果与神奇动物这种好莱坞大片同时排期,不用想,中国观众肯定更愿意为神奇动物买单。中国电影没有艺术片的保护制度,冯小刚叫板万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尤其在看完影片后,这种理解更深了。
如冯小刚所言,这部电影他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片形式,全程用圆形镜头来呈现,无论是画面中的人、景、物,都有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美,以致于随便一幅图,都美不胜收。而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小人物李雪莲的命运,又更让人揪心,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在偷窥局中人生活的感觉。
影片讲述小人物李雪莲和丈夫离婚了,但这离婚却是为了让丈夫能分一套房子而“假离婚”,没想到弄假成真,离婚后,丈夫和别的女人生活在一块,她没了老公,也没了房子,李雪莲咽不下这口气,去法院打官司。
这是一桩无法判决的案子,法官王公道判决她起诉不成立,判决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李雪莲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她找法院院长,院长趾高气扬地吼道“你要告法官你就去检察院,我们不管”,
检察院自然也不管,于是李雪莲找到县长,县长搪塞推诿,说去帮她找“县长”就这么逃了;
她又找上了市长,市长一句指示,到了下面层层变味,她就这样被警察局抓进去“喝茶”,
警察教训她“要有大局观,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不能给本县人民抹黑。
就这样关押三天后,省长离开了,才放李雪莲出来。
李雪莲打官司的事情,在整个县城沦为笑话,而她得罪了所有人,她决定找前夫说清楚,只要他说一句话,承认当时是假离婚,她打算不再折腾了。
但前夫非但不肯承认,还说她是潘金莲,因为她“结婚的时候不是处女”。
这对于李雪莲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污蔑,在她所生活的小县城,背着这样的名义生活,今后如何自处?
一怒之下,李雪莲决定杀人。她有一个长长的杀人名单,上面不光有她的前夫,还有法院院长,县长,市长。
在那些官员看来,她离婚后打官司的事情,只不过是一桩小小的案件;而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却是她的生活,前夫对她不公平,法律也无法给她公道,她决定杀人,但是此路不通。
万般无奈之下,李雪莲想到另一个办法:上北京打官司。
农村妇女李雪莲到了北京城,可她又哪里知道去哪儿告状呢?她先找到了自己的老同学大头,曾经暗恋过她的大头在一家酒店做厨师,好心收留她,也因为大头,李雪莲得知有个大领导一早要来开人大代表会议,李雪莲拦车申冤。
在会议上,首长发怒了,首长一怒,省长也必须表态了,于是省长一句话,从市长到县长、法院院长,全都被撤了职。
但是,对于李雪莲来说,她要告的那个人,她的前夫,仍然安然无恙,而那些被撤职的官员,并不是因为她们没为底下百姓做实事被撤,是因为“丢了光明县的脸”,说白了,上面根本不关心底下官员做了什么,只关心能不能对上级领导“负责”,平息上头的怒火即可。
菩萨
如果不继续告状,就默认了前夫的说法,于是她坚持继续告状,每年人大代表开会时,她就进京告状,一告就是十多年。
直到曾经审理她案子的法官王公道成了法院院长,这事细想也是很讽刺,明明是这个法官粗暴审理导致李雪莲一路告状,结果院长被撤了,他却因此升职当了院长。
当了院长的王公道,与李雪莲攀亲戚,影片一开始,李雪莲敲门找到法官王公道时,她说了一串绕口令,意在表达她与王公道是亲戚;而此时,当了院长的王公道,也说了同样一串绕口令,试图证明他和李雪莲是“亲戚”,一口一句姐,但他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阻止李雪莲继续告状,怕李雪莲再拦住哪位大人物,自己头上的帽子不保了。
李雪莲无心告状,因为告了十多年,她早已死心;但当了院长的王公道不敢信,为了头上的帽子,保险起见,他一次次试图说服雪莲,甚至包括县长、市长,都想拦截李雪莲,县长甚至逼迫李雪莲写保证书,倔强的李雪莲不写。
李雪莲对市长说了一句话:“牛说不让我告状,是怕我告不赢;你们不让我告状
市长无言以对,因为,你说李雪莲冤吗?从法律上来说,并不冤枉,但她觉得她自己冤枉。
因此,县长、市长的层层逼迫,导致李雪莲觉得又不能平息这股怒火,她决定再次告状。
从市长到县长再到法院院长,都急了,他们急的不是这个小人物的冤情,而是自己的乌纱帽,于是想方设法要拦截她,甚至派“保镖”看住李雪莲。
大头找到李雪莲,在雪莲请求下,他答应帮雪莲逃跑去告状,灌醉了四个所谓的“保镖”,两人连夜逃跑,在前往京城的路上,一个小旅馆里,大头终于拿下了雪莲,雪莲也想明白了,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放下仇恨。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名叫“贾聪明”的法院法官设下的局,虽然大头是真心喜欢雪莲,但大头也希望借此为自己儿子的工作谋个转正的福利,一通电话让雪莲知道他的真实用意,心寒的雪莲再次打起了上京告状的念头。
只是可惜,人大代表期间,严查身份证,没有身份证不能入京;而李雪莲肯定早已被当地警方通报给信访局,她不能出示身份证,幸好,当时她病得不行,在旁边座位的老大爷声援,警察于是将她送到附近的小诊所里。
李雪莲一觉醒来已经是2天后,没钱结账的她,与院长商量请一个人跟着自己去找表弟拿钱,她坐着医院的120车进了北京,不然她根本进不了北京,可没想到刚找到表弟,就被县里来的一帮人抓住了,这帮人瞬间扑上来,不让她动弹,并告诉她一个噩耗:她的前夫死了。
前夫死了,意味着,她再也不能状告和前夫的离婚是假离婚了,哪怕再去告其他官员,也没有理由了。
十多年来,支撑李雪莲活下来的理由没了,人生没劲透了,她想自杀,但她站在果园里,果园农场主告诉她,想自杀,那就去自己对头的果园里自杀,阳光这么好,一瞬间,李雪莲想通了,她决定不死了。
几年后,她和表弟在北京开了一个小饭店,遇到了曾经的县长,因为她的案件被撤职的县长,如今也沦为普通的打工族,在他和李雪莲的谈话里,我们终于知道李雪莲这么多年来揪着前夫不放的最深理由:当年,她和前夫假离婚,并不是为了一套房子,而是为了生二胎,当时不准生二胎,只有离婚后才可以,但她没想到一离了婚,丈夫就有了新欢,肚子里的孩子也因此气得流产,她的仇恨,是为那个未出世的孩子。
影片至此,划上句号,一个最荒诞最黑色幽默的句号,她的前夫死了,看似一切仇恨都过去了。
但是,这个荒诞的故事背后,却是深深的悲凉的人性:县城百姓们拿他人的生活做谈资,他们消遣着李雪莲的痛苦,把这当作一个笑话,李雪莲自己也把这当成了笑话,仿佛十多年的坚持都是一场梦;
无论是前任县长,还是现任县长,法院院长,法官,市长,没有一个是真正关心小人物的命运,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官位,然而,哪怕他们高高在上,省长一句话,也就轻易罢官了,公检法三个系统形同虚设,李雪莲状告前夫本质上是没有道理的,但因为首长震怒,这些官员也就地位不保,司法系统毫无独立司法权;县长逼迫李雪莲写保证书,她被警察局抓走喝咖啡,信访局的拦截……这一系列行为,恍如一场讽刺的喜剧片,明明都不合法,在这个故事里却那么合情合理又无比真实,升官当了法院院长的王公道来找雪莲攀亲戚时,这番台词让影院里一位女生笑场,我却笑不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多么可笑,充满了黑暗,而我们坐在影院里看戏,其实,我们身边的世界何尝不是这样。
几个月之前,我曾坐过一次顺风车,顺风车车主是当地信访局的工作人员,他提到在信访局工作压力大,总有一些刁民爱上访,他说,有一次,天津老城区一个钉子户认为分房子给的补偿不够,于是开始闹事,最开始政府补助了一部分,刁民觉得这事可行,于是每年都闹事,闹到最后政府不得不放弃那片老城区改造了,但他又觉得自己房子都拆了,太亏了,开口就要一千万,不给,就直接去中南海上访,那位在信访局工作的车主说,当时寒冬腊月的,他和几个同事不得不尾随着,就在中南海一条马路之隔的地方,那家伙看见大领导的车,一下子冲过去,一群便衣警察也同时扑过去抓住他。末了,车主摇摇头无奈地说,上访的底层百姓中,确实有一部分是有冤屈的,但更多的都是穷惯了且思想狭隘的刁民,跟他们讲理也讲不通,信访局也是很无奈,又不能真对他怎么样,押回去了,也只能严加看守而已。
而这部片子让我感到最无奈的是,李雪莲觉得自己很委屈,但站在王公道的立场看,判决李雪莲败诉,离婚证有效,是没有错的,而就因为李雪莲自认为委屈,开始长达十多年的上访,因为上访,地方官员不得不讨好她,曲意逢迎她,这简直是绝妙的讽刺:法律没什么用,还不如上访。
李雪莲固然做得不对,但各级官员,为了保住帽子,层层下压,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这种官场风云令人唏嘘;而转念观之,不也正是李雪莲拦车上访首长,才造成了这种局面吗?
一个公检法不能独立运作的地方,一个领导意志凌驾于法律的国家,不能不令人悲哀。
上级不对下级负责,才会导致李雪莲这样的“刁民”层出不穷,面对刁民,如果不是想方设法拦截堵住,而是梳理她们的情绪,提高他们的认知,真正依法治国,而当法律没有错的时候,哪怕刁民上告,也能够保证司法独立,如此,才会避免下一个“李雪莲”在生活中上演这场闹剧吧。
\��,Yz�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