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晚饭前后,花了三个小时断断续续看完了《在路上》,这部电影获得了如下奖项:
影片是改编自杰克·凯鲁亚克的同名原著小说,我没看过原著,豆瓣评论里看到有人说影片不如原著,这类叙事故事改编总归缺乏了原著的气质,这是难以避免的,电影毕竟是讲故事,而书,可以只是讲一种状态。
但是总体来说,作为电影,我还是很喜欢的,影片保留了原著那种混沌未明的气质,具有叙事诗般的流动状态,影片的整体基调是阴暗的,通过主角的眼睛叙述他的好友迪安放荡不羁的生活,主角身为一个有抱负的纽约作家,决定要写出一部作品来,他选择将目光对准迪安,这个疯狂又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的浪荡子,在他身上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年轻时的迪安英俊帅气,撩妹技能满满,只要他愿意,随时随地都有金发碧眼的漂亮妞儿排着队跟他搞,于是主角每次与迪安相遇,迪安都在搞女人,不断地搞女人,还有抽大麻,这就是迪安的生活状态:性,女人,堕落,以及开着一台破车追求所谓的自由。
这似乎就是青春,一直在路上,有悸动,有茫然,有不知名的兴奋,还有不知名的怒火,以及突如其来的光芒万丈,主角说迪安“每一寸肌肉都在用力的活着”
果真如此吗?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也被那纸醉金迷又浮华浪荡的假象迷惑了,觉得那似乎也曾是我的青春:充满了莫名的躁动,似乎一直在寻找着。然而,究竟在寻找什么,在找到那个东西之前,谁也说不清楚。
迪安一直在寻找父亲,这个曾入狱五年的浪荡子,因为有一个不负责任的酒鬼父亲,仿佛是验证心理学上不负责的父亲会通过DNA将这种不负责传给儿子,年轻的迪安在各种混乱之中试图过着心安理得的生活,但他也会感到痛苦,才会拿着枪试图自杀。
整整14个小时,我拿着枪一动不动,冷汗浸湿了我的背部
迪安如是说,直到Marylou发现了他,最后他娶了这个女人,和她生了一个孩子,他也曾幻想过着现世安稳的田园生活,他像任何一个普通的充满爱意的父亲一样谈论自己的女儿:
我那漂亮得让你吃惊的小女儿,现在一次能站上三十秒钟。她二十二磅重,二十九英寸长。我已经估算过,她有百分之三十又四分之一的英国血统,百分之二十七又二分之一的爱尔兰人,百分之二十五的法国人,百分之八又四分之三的荷兰血统,百分之七又二分之一的苏格兰人,百分之百的美人儿。”
就在这时,我还以为他终于放弃了那令人不安却又充满激情的“在路上”状态,然而下一秒,仅仅只是下一秒,导演就将镜头对准了再次怀孕且疲乏不堪的Marylou,以及迪安的女儿,Marylou抱起女儿,迪安却说要带着主角萨尔出去鬼混。
于是你知道,浪荡子永远不会长大,疯狂才是他们生命的本色。他们年轻,帅气,充满邪恶的魅力,因此他们可以一直在路上。
也因为他们的年轻和英俊,仿佛犯下的一切过错,都值得被原谅。
这很像是我的青春,那些无法言喻的爱,甚至混乱的性,吸毒,堕落,试图自杀,走在路上,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停顿的地方,却又渴望着家,家,这里没有家,那里没有家,那里都没有家。
我倒不是说我也曾吸毒过自杀过,只是,隔了几十年,隔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我还是读懂了导演通过电影表达出的年轻人那种虚无颓唐的状态。
那就是青春啊,你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会让你突然之间充满了怒火,又会在一瞬间就光芒万丈。
直到后来我才醒悟,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谎言,和欺骗,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才敢永不停歇的往前,一往直前,从不止步,狂热而鲁莽,但是终有一天,你将会妥协,你将过上主流社会的生活,就像斯图尔特
如果他不那么疯狂令人不安就好了。我只想要一个大房子,一个宝宝,我想过正常人的生活。
所以最后,她嫁给了水手,过上了平凡生活,大概就像很多混世太妹最终嫁给一个老实人一样,在疯狂过后收敛繁华,洗手作羹汤,那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然而“正确的人生”对于迪安这样的浪荡子来说就意味着无聊,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如果不疯狂,那就不是迪安了。
所以,他继续浪荡,直到妻子赶走了他,直到他和主角来到墨西哥流浪,直到最终,主角也离开了他。
最后那个镜头,迪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功成名就的主角萨尔坐着跑车去看音乐演奏会,当看着迪安目送萨尔离开时,我也深深的为迪安感到哀伤,不,那不是同情,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同情。
但是他哀伤,如同美人老去,如同英雄迟暮,当一个浪子有一天终于不再年轻英俊,不能再浪迹天涯,也浪荡不起来时,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遗憾命运残酷的大手终究没有让他逃过自然规则的惩罚:一直戏弄生活,不求上进的人,终有一天,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他所拥有的,只是貌似繁华的回忆而已。
整部电影与猜火车气息接近,有同样的青春一样的迷惘,但是却更加含蓄内敛,不,镜头更黄,叙事语言和导演要传递的感觉相对内敛得多。
这部讲述1949年美国颓废青年的电影,但是却能够穿越时光和空间,在今夜击中了我,那种随时爆发的荷尔蒙,那种混乱,对未来不可知的颓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经长久的占据着我的青春期,时至今日都蠢蠢欲动,时不时的,就想出走,想要“在路上”,讨厌安定,讨厌“明亮的大房子,一个可爱的宝宝”那种千篇一律的成功生活。
可是,你看影片里的萨尔,他虽也曾浪荡过,可他始终只是冷眼旁观迪安的疯狂,他不曾真正堕落过,即便是在火车上,在餐桌上,他随时随地都在记录,在写作,最终,他成了作家,受人敬仰,被人尊重,获得财富,成为上流社会的人。
而我们,最终都将会选择向现实低头,妥协一点点,保留一点点,仍然疯狂,但很理智的知道,我们应该要走那条正确的路。
这,就是青春之所以弥足珍贵的理由吧,只有在青春期,才可以肆无忌惮,才可以犯错可以不回头,而长大,终究是要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尽管那也许没有浮浅的快乐来得容易,但是你知道,这是对的呀。
我想起曾经有一个小太妹朋友,她有精致的五官,魔鬼的身材,疯狂的恋情,我尾随在她身旁,仿佛有了她疯狂的光芒笼罩,自己平淡无味的青春也变得多了一些颜色,后来,如同迪安在萨尔生病时无情离开一样,她一次次的伤害让我意识到,我们终究不是一类人。
但是我,直到今天,都没有学会像萨尔一样,真正去走自己应该走的那一条路呢。
你呢?你在什么时候,学会了妥协,或者说,学会了成熟,学会担当,责任,学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