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公布的人口数据估测,中国1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男性人口中,2%—5%有同性爱倾向,其平均值为3.5%,也就是说约有1146万—2865万是男同性恋,平均值约2000万(2005.5万)。
而另一份数据调查发现,即便生活在大城市、半数以上接受过大学教育、平均28—30岁的男同志的性行为者中,约30%已婚;确定独身的未婚者占未婚者的不足30%,估测这类未婚男子中约80%迟早结婚。
以上两组数据是四年前的,时至今日,想必男同数量更多,也就是说,至少有两千万以上的男同志,而这其中,有三成是已婚的,另外一部分即将结婚,他们的伴侣毫无疑问是女人。
我们并不歧视同性恋,我们相信,当男人爱上男人,那只是上帝把他的灵魂装错了躯体,可是,如果明明不爱一个女人却又娶了她,那么这将给更多女性、给社会、给更多家庭带来伤害。
这是很多人痛恨同志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请到了相恋三年的小志和Vivi这对同志恋人,来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或许他们不能代表广泛的同志恋人,但我愿意相信,每一个寻求真爱的灵魂,都是美好的。
小志:28岁,时尚杂志编辑
Vivi:25岁,某品牌时装设计师
我在南锣鼓巷的某家咖啡店见到他们,超乎我的想象,这一对同志恋人看起来都如此爽朗大方,像是还在念大学的阳光男孩。
小志是一个朋友介绍给我认识的杂志编辑,他穿得很潮,淡蓝色格子衬衫,白色七分裤,脚下是Under
Vivi则显得随性多了,他说自己只要不工作,私底下都穿得比较简单,小志笑着搭在他肩膀上说,你就是比较懒而已。两人相视一笑,那眼眸里的深情,不输给任何一对异性恋情侣。
话题从为什么会成为同性恋开始,我有些不好意思的问,你们都是怎么发现自己是同志的?
小志大方的说,自己从前其实是异性恋,后来深爱的女孩出国了,再后来,他发现自己怎么都无法爱上女孩,无论怎么尝试都不对,偶然一次机会遇到前任男友,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潜在性同志。
那么,你是双性恋咯?我有些好奇,听说这样的Gay和女人也能很愉快的相处。
他摇头说不是,现在只对男人有兴趣。
Vivi回答得很谨慎:读初中的时候,和宿舍的哥们有一天躺在床上聊天,忽然他碰了我一下,我脸红,心跳加快,然后慢慢发现自己就对男人有感觉。我们那是农村,相关知识非常少,我就每天都觉得自己不正常,很自卑。
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接触到网络,他才慢慢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在大学里也认识了一个很好的男孩,两人相处得很好,可毕业后,那个男孩说他要结婚了,Vivi说自己只能笑着祝福。
“以前提到他就会难过,可是你看现在我都能笑着说出来了,证明是真的已经成了过去式啦。”他摊手一笑。
同志中,以1和0来区分,1在同性恋里指扮演男人角色的,0指扮演女人角色,也就是通常说的攻和受。我问他俩谁攻谁受?小志大笑,狡黠的眨眨眼,说他俩都是可攻可受的。
说到这里,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Vivi脸红了,很明显,小志更健谈一些,他不避讳谈起两人之间的点滴。
话题围绕着两人是如何相识相恋相爱,谈了一个多小时,期间各种趣事爆料不断,笑声不断。但我答应Vivi,不会把这些写出来,以避免熟人猜测出两人身份。
我甚至尝试要两人的生活照,小志倒是同意,可惜Vivi很害怕被亲朋好友看见,坚决不同意,尽管我再三保证,我们的粉丝素质都很高,绝不会人肉神马的,他还是不放心。
提到昨天我在微信上访问花花,被一个gay骗婚的事情,问他们有何看法,一直很沉默的Vivi忽然激动了,以下是他原话:
Vivi:你知道吗,只有中国有同妻现象,欧美国家同性恋骗婚特别少!(我问为什么)
小志:首先是因为中国人歧视同性恋,在各种舆论压力下,他们不得不结婚;其次,我不否认有不少同志自身素质差,只想找免费代孕,但不要以一概全,难道异性恋里就没有渣男?
Vivi:欧美国家同性恋骗婚得不偿失,而中国同性恋骗婚占尽好处、没有任何代价。欧美国家有法律措施,惩治在家庭里的施害者,保护家庭里的受害者,而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说到底,这是法律的空缺。
孟孟:那为什么家人逼迫就要和女人结婚,而且还是和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结婚呢?(我似乎问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
Vivi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说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国情,父母总觉得儿女婚姻是头等大事,一旦不结婚就各种胁迫。他今年才25,逢年过节回家,父母就总是让他相亲,他现在还能以年龄不合适为由拒绝,再过几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特别无助的说。
小志握紧了他的手,并没有出言安慰,却有默默的陪伴他的力量,我被打动了,转而问小志难道不怕父母逼婚吗?
小志:我算是比较幸运,我的父母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起先他们当然也反对,带我看心理医师,逼我交女朋友,但在我反复耐心的态度之下,他们认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儿子,就是同性恋。
孟孟:那父母不失望吗?
小志:只要我开心,他们并不强求我一定按照他们理想的模式去过。
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们始终牵着手,并不畏惧酒吧里其他人的目光。当然,在南锣鼓巷,顾客们似乎也见怪不怪,大多是宽容的看一眼,有些小姑娘甚至会脸红微笑,因为两人都实在是太帅了。
采访结束后,我问了准备好的最后一个问题:男同最后都怎么办?
1、死磕到底不结婚
2、妥协,找个女人结婚生孩子
3、和女LES(女同)形婚,熬到父母都离开的那天
4、抗争,等到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那天
5、大不了独身
小志选择了抗争,这也是他会答应我做这次访谈的原因,他希望同性恋群体能够获得主流社会更多的宽容、尊重,和起码的公平对待。
而Vivi则很无奈的表示,也许再过两年,他会受不了父母的逼迫去结婚。
说到这里,我看见小志握紧他的手指用力了几分,两人似乎都很无奈。
最后,是小志有几句话,想借由她生活这个平台传播出去:
“作为同性恋的我,在这里向所有同妻们表示同情!但我承诺,我不会结婚!也希望你们,能够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谢谢你们——每一个善良的人!”
编后语:
这是一次很愉快的采访,小志和Vivi都是精英人士又特别热心开朗,很感谢他们给了我这么个机会,虽然有些遗憾没拿到照片,但至少让我更接近同志恋人,更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心里的声音。
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志恋人都是真爱,他们顶着世俗压力和不被理解的异样眼神,勇敢牵手,必然是因为,身边的那个人,值得他们顶着流言也要相爱。
尽管其中也不乏一小部分同志,非常糟糕的用骗婚的方式伤害了不少女性,可是小志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很多男同志迫于父母压力结婚,可跟他们结婚的也多半是被父母逼婚的剩女,也想草草找个人结婚。”
这话听起来冷酷,却是事实。很多时候杯具的命运都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当剩女们到了年龄,急匆匆把自己大甩卖的时候,很容易看走了眼,不管是被GAY骗婚,或嫁给渣男,都是不幸的开始。
异性恋抵制同性恋婚姻,事实上是一种互相伤害的过程。若允许同志们自由、坦然地恋爱,结婚。那就把那2000万-3000万的被骗婚女性解救出来了,也不会有更多女性被骗。而类似于同性恋青年不堪压力自杀的悲剧,也会减少许多吧。
愿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宽容、更加理性、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