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372】“咼(呙)”部

标签:
汉字本意汉字本义汉字溯源汉字字源新说文解字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咼(呙)”部:
咼(呙)、媧(娲)、喎(口咼)、腡(脶)、(骨咼)、踻(足咼)、過(过)、撾(挝)、濄()、禍(祸)、瘑(疒咼)、
鍋(锅)、
渦(涡)、堝(埚)、窩(窝)、
萵(莴)、(竹/咼)、楇(木咼)、騧()、猧(犭咼)、蝸(蜗)、
(咼頁)、歄(咼欠)、旤(咼旡)、剮(剐):
一、字源字形:
二、含
冎(gu):甲骨文、金文字形为,多处斜着相连。说文字形为,上头与下冂非中间轴对称,而是偏向冂的一侧相连。本义:去肉的骨头。
骨头的端部为歪斜形的,表示:歪斜。
整个骨头的侧面为歪斜形的,表示:歪斜形的圈。
咼(呙)(gu):字形为上“冎”下“口”。本义:歪斜形的口。
歪斜形的口,表示:去肉的骨头。
歪斜形的口,表示:嘴歪。
歪斜形的口,表示:像弧形锅的壁为歪斜形。
歪斜形的口,表示:像手指图纹。
歪斜形的口,表示:像人酒窝的内壁形状。
歪斜形的口,表示:像一些敞口鸟窝的内壁形状。
歪斜形的口,表示:蜗牛的外形。
以下为“呙”的孳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媧(娲)(w):古神女名。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女帝王。
喎(口咼)(wi):嘴歪,即由于颜面神经麻痹,口角向另一侧歪斜的症状。[玉篇]同咼。(注:即嘴形状歪斜。)
腡(脶)(luó):手指印在平面上的图纹,也就是指纹。(注:即指纹形状歪斜。)
(骨咼)(音誇):額上骨也。(注:即額上骨上下形状歪斜。)
踻(足咼)(gu):脚掌上的纹理。(注:即纹理形状歪斜。)
過(过)(guò):1.本义:歪斜地行走。2.表示:错误。3.引申表示:超出,胜过。(注:即像歪道超车。)
撾(挝)(zhu):敲打,击。(注:即歪斜地击。)
濄()(音戈):水名。(注:即歪斜地流。)
禍(祸)(huò):灾祸,祸患。(注:即歪斜。)
瘑(疒咼)(gu):疮。(注:即外形歪斜。)
鍋(锅)(gu):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注:即锅壁形状为歪斜。)
渦(涡)(gu):1.本义:水的旋流。(注:水的旋流内壁形状为歪斜。)2.水名,今称涡河。
堝(埚)(gu):〔坩埚〕用来熔化金属或其它物质的器皿。(注:即坩埚内壁形状为歪斜。)
窩(窝)(w):鸟兽昆虫的巢穴。(注:即该巢穴内壁形状为歪斜。)
萵(莴)(w):〔萵苣〕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嫩叶都是普通的蔬菜。(注:即萵苣头脚小,中部大像歪斜形。)
(竹/咼)(音冎):,收絲具。(注:即两头小,中部大像歪斜形。)
楇(木咼)(gu):古代盛润滑车轴油膏的器皿。纺车收丝的器具。(注:即两头小,中部大像歪斜形。)
騧()(音瓜):[玉篇]黃馬黑喙。
猧(犭咼)(w):小狗。(注:即小狗的睡形歪斜。)
蝸(蜗)(w):动物名,蜗牛。(注:即歪斜形。)
(咼頁)(音瓜):[玉篇]短頭也。(注:即歪斜形。)
歄(咼欠)(gu):猶歄姽也。(注:即歪斜形。)
旤(咼旡)(huò):古同“祸”。
剮(剐)(gu):割肉离骨。(注:即露出骨头的外形。)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