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319】“南”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南”部:
南、(亻南)、婻、喃、腩、揇、遖、
(米南)、()(纟南)、罱、
(冫南)、湳、煵、暔、
萳、(竹/南)、楠、蝻:
獻(献):见“鬲”部。
一、字源字形:
二、含
南(nán):字形上部表示“枝叶茂盛”,下部表示“稍甚”。本义:树木的枝叶相当茂盛。表示:南方;南面。与“北”相对。
枝叶相当茂盛,像男孩长大了,可担当了,故有“男”之意。表示:有力量。可担当。稍甚。
表示:向南走;向南移动。
表示:文明之方。文明。较好的。
表示:一种乐器。
姓氏。
以下为“南”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亻南):同备。(注:即相当于长成“男”了,可担当了。稍甚。)
婻(nàn):1.美好的样子。2.小肥。(注:即像南为文明之方。)
喃(nán):1.本义:低语声。2.品尝。(注:即稍甚。)
腩(nn):1.干肉。2.牛肚子上的松软肌肉或用以做成的菜肴。3.用调味品浸渍肉类以备炙食。(注:即稍甚。为较好的肉。)
揇(nn):搦。(注:即有力量,用力。)
遖(nán):日本汉字。睛;好。(注:即文明。)
(米南)(音腩):糁茹也。(注:即煮熟吃,或制成小粒吃,为文明之象。)
()(纟南)(音):[玉篇]织也。[广韵]齐也。或作紝。(注:即可担当了。成才了。)
罱(ln):夹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工具,用两根竹竿张一个网,两手握住竹柄使网开合。捞取。(注:即使用简单工具,为稍甚。可担当了。或像南的古字形似的,把两侧连在一起。)
(冫南)(音男):冰也。(注:即结成冰了,但非为坚冰。稍甚。)
湳(nn):古河名,源出中国今内蒙古自治区,流入黄河。姓。
煵(nn):方言,微炒。(注:即稍甚。)
暔(nán):古国名。
萳(nn):草长而柔弱的样子。(注:即稍甚。)
(竹/南)(音(月甚)):弱竹也。(注:即稍甚。)
楠(枏、柟)(nán):楠木。樟科,常绿乔木。该木材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富有香味,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贵重木材。(注:即可担当了。)
蝻(nn):蝗的幼虫。形体似成虫而略小,头大,有翅芽,经五、六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注:即稍甚。长成了。)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