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314】“鼓”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鼓”部:
鼓、皷、臌、
鼗、鼝、薣、
瞽、(鼓/占)、(鼓/咠)、(鼓/合)、鼘、鼞、(鼓/香)、鼟、鼙:
一、字源字形:
二、含
鼓(g):本义:手持棒槌击鼓。
皷(g):同“鼓”, [正字通]俗鼓字。为槌击鼓膜(皮制的)部位。
金文2字形,左侧为“喜”。
说文2字形,左侧或下侧为“古”。
现在用鼓代替一种打击乐器“豈”。
表示:敲击,弹奏。打开,开启。挥动。摇动。煽动,鼓动。激发。拍打;振动。凸起,涨大。扇动。覆冒。
以下为“鼓”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臌(g):1.胀大;鼓胀。2.身上某部分胀起。(注:即像击鼓时,鼓膜膨胀。)
鼗(táo):〔鼗鼓〕长柄的摇鼓,俗称“拨浪鼓”。
鼝(yun):古同“鼘”。
薣(g):〔茏薣〕即“荭草”,一种水草,果入药。(注:即估计像鼓的形状。)
瞽(g):1.本义:瞎眼。虽瞎但有眼珠。没有识别力。古代乐师。古代以目盲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2.通“鼓”。乐器。圆柱形中空,两面蒙皮,击之发声。3.没有见识、无观察力的人。(注:即像鼓似的中空,表示:见识。两面被皮革蒙住,表示:瞎眼。)
(鼓/占)(tiè):1.《说文》鼓无声也。(注:即像占卜时不能发出声音。)2. [玉篇]宽也。(注:即鼓膜松懈了,发不出鼓声。)
(鼓/咠)(音帖):1.[说文]鼓无声。2.又[正字通]一说鼓声止而餘音在也。(咠的含义:附耳私小语。)
(鼓/合)(音沓):1.[说文]鼓声也。2.〔古文〕鞈。(注:即像鼓似的,用革相合而成。)
鼘(yun):〔鼘鼘〕鼓声。(各本无鼘鼘二字。诗小雅、商颂作淵淵。鲁颂作咽咽。)(注:鼓声像在内部扩张而发出。)
鼞(tng):鼓声。(注:即鼓声像大堂似的洪亮。)
(鼓/香)(音錔):[玉篇]鼓宽也。[正字通]鼓声杂沓也。(注:即鼓膜松懈了,发出的鼓声不正常了。)
鼟(tng):〔鼟鼟〕鼓声。
鼙(pí):〔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小鼓。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