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197】“是”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是”部:
是、偍、媞、惿、(口是)、諟、(舌是)、睼、(月是)、提、(艹/提)、禔、踶、趧、遈、徥、
(米是)、醍、(豆是)、褆、緹(缇)、鞮、瑅、(匕是)、
湜、堤、碮、隄、寔、(氵寔)、崼、
(禾是)、(竹/是)、(木是)、(角是)、翨、鯷(鳀)、蝭、
(是瓦):
一、字源字形:
二、含
是(shì):字形为,上“日”中“一”下“止”。本义:太阳周围的光圈,即日晕。
太阳的光圈,严格以太阳为中心,表示:直;正,不偏斜。对的,正确的。
表示:日晕严格循着日走。遵从,以为法则。准则。围着;围绕。顺从;顺着。顺势。引申表示:这,此。
六书通5字形为,日晕像手指分开似的,表示:分支。即氏字。表示:分支严格跟着总的走。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
六书通6字形为,日晕像很多肉糜似的,表示:嗜;嗜好;嗜乐。
以下为“是”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偍(tí):行动缓慢。(注:即像日晕。)
媞(tí):1.
〔媞媞〕1.1
惿:1.(tí)。〔惿(忄斯)〕胆怯,害怕。2.(shì)。古同“諟”。(注:即像日晕。)
(口是):1.(音匙)。《广运》鸟鸣。2.(音时)。鸣也。3.(音题)。与嗁同。(注:即像日晕。)
諟:1.(shì)。〔諟正〕同“是正”,订正。2.(dì)。古同“谛”,审谛。(注:即像日晕。)
(舌是):与舓同。
睼(tí):1.视。2.远望。(注:即眼睛张开看时像日晕。)
(月是)(d):〔(厂/禾禾/月)〕强脂也。(注:即像日晕。)
提(tí):悬持;悬空拎着物品。(注:即物品像日晕,循着手运动。)
(艹/提)(tí):《玉篇》草也。或作。(注:即估计草围着路生长。)
禔(zh):安宁;安享。(注:即像日晕。)
踶(dì):1.用蹄子踢、踏。2.兽足。(注:即围绕;包围。)
趧(tí):〔趧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舞曲名。
遈(shí):流行貌。(注:即像日晕。)
徥:1.(shì)。1.1
(米是)(shì):1. 粘貌。(注:即像日晕。)2. 赤米。(注:即像日色。)
醍:1.(tí)。最精纯的酥酪。(注:即直;正。)2.(t)。本义:较清的浅赤色酒。(注:即像日晕。)
(豆是):同豉。【豉(ch):豆豉,用煮熟的大豆或小麦发酵后制成。(注:即像日晕。)】
緹(缇)(tí):赤色。橘红色的丝织物。(注:即像日色或日晕的颜色。)
褆(tí):1. 〔褆褆〕衣服厚的样子。2.衣服好的样子。(注:即像日晕。)
鞮(d):古代用皮制的鞋。(注:即鞋像日晕,包围脚的。)
瑅(tí):玉名。
(匕是):与匙同。
湜(shí):水清的。(注:即直;正。)
堤(d):1.本义:河堤,堤坝。2.陶器的底座。(注:即包围;围绕。)
碮:1.(tí)。砧。2.(d)。古同“隄”。
隄(d):同“堤”。
寔(shí):1. 通“是”。此,这。2. 通“实”。确实;实在。3. 通“置”。放置。
(氵寔):与湜同。
崼:1.(shì)。山。2.(dié)。古同“嵽”,“嵽嵲”。
(禾是):同稊。(注:即像日晕。)
(竹/是):1.(音匙)。簧属。2.(音弛)。箷或作。3.(音题)。竹名。一曰竹器。同“竹/踶”。5.(音鸡)。同筓。(注:即像日晕。)
(木是)(音匙):《玉篇》
名。今作匙。
(角是)(tí):《博雅》也。又《集韵》角不正也。(注:即像日晕包围着。)
翨(chì):1.猛禽。即像正午的太阳猛烈。2.古同“翅”,鸟的翅膀。(注:即像日晕。)
鯷(鳀)(tí):〔鳀鱼〕体长十余厘米,银灰色,侧扁,生活在海中。亦称“黑背鳀”。幼鱼干制品称“海蜒”。(注:即许多银灰色的小鱼,像日晕似的。)
蝭(dì):〔蝭蟧〕蝉。(注:即像日晕包围着。)
(是瓦)(dì):《玉篇》小盆也。《广运》小瓮。(注:即像日晕似的围绕;包围。)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