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163】“于”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本义汉字字源汉字本意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于”部:
于、(亻于)、(女于)、吁、冔、訏、盱、(月于)、骬、扜、趶、迂、(尢于)、(疒于)、
酑、紆(纡)、衧、(革于)、弙、玗、(缶于)、
汙、窏、(黑汙)、圩、(广于)、穻、宇、(辶宇)、荢、旴、
(禾于)、芋、竽、杅、(虍/于)、
(于攵)、邘、盂、盓:
於:见“於”部。
一、字源字形:
二、含
于(yú):原为3个字,即“亐”、“亏”、“於”。
2. 六书通2字形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弓曲地动。即像旗面,推门,翅膀,男性的yin茎,手指点动;或外部不动,内部在动;或只弓曲(停留)在里面(内部)。即“亏”字。
表示:曰,话语。即话语从人体弯曲的气道里出来。
从一端弯曲至另一端,表示:往。
只弓曲(停留)在里面(内部),表示:停留;居。淤积;阻塞。躲藏;隐蔽。在。
像人身弓曲,头部正直;或该直时直,该曲时曲表示:弓曲。恭敬。有礼。
外部不动,内部在动,表示:内外不一;虚伪;诡诈。
由里弯(弓)曲至外,表示:不正直。
即像旗面吹开,门推开,翅膀张开,男性的yin茎bo起,表示:大。由小变大。
经过弯曲声道发出的声音才会响,表示:响;大声。
“於”的简化字同“于”,见“於”部。
(亻于):同“儒”。(注:即有礼。)
(女于)(yú):1.人以礼交也。(注:即有礼)。2.一曰取义不当,讹字也。(注:即内外不一;虚伪。)
吁(x):1.本义: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2.叹息,叹气。(注:即大声。)
冔(xú):中国殷代冠名。
訏(x)。1.诡诈。2.大。
盱(x):1.睁大眼睛。2.睁开眼睛向上看;仰望。(注:即像推开门。)
(月于):乡名。《汉典》同“吁”。
骬(yú):《广雅》〔(骨曷)骬〕缺盆骮也。《正字通》胸前缺盆骨。(注:即从一端弓曲至另一端。)
扜(y):1.指挥。2.持。3.引;拉。(注:即像手指点动。)
趶:1.(kuà)。1.1
迂(y):曲折,绕远。(注:即从一端弓曲至另一端。)
(尢于):1.体屈曲。2.《广韵》盘旋也。(注:即弓曲型。)
(疒于)(疞)(x):《博雅》病也。或作疞。(注:即无法讲正常话。)
酑()(yú):饮。(注:即从弯曲的食道进入。)
紆(纡)(y):屈曲;曲折。詘也。
衧(yú):〔诸衧〕古代妇女穿的大袖外衣。亦作“诸于”。(注:即一端固定,一端弓曲地动。)
(革于)(yú):《说文》輨内环靼也。《博雅》为之鞶。(注:即弓曲型。)
弙(、)(w):1.拉满弓对准目标。2.引,张。3.持。4. 指挥。
玗(yú):似玉的美石。
(缶于)()(yú):汲器。(注:即弓曲型。)
汙(汚)(w):同“污”。污:停积不流的水。(注:即只弓曲(停留)在里面(内部)。)
窏(w):〔窏洝〕1.湿润。2.卑曲不平卑。
(黑汙)(xiè):漫汙也。出文字辨疑。
圩(wéi):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注:即只弓曲(停留)在里面(内部)。)
(广于):籀文宇字。
穻:1.(y)。窗户。2.(y)。古同“宇”。
宇(y):白蚁筑的白蚁巢。白蚁巢常筑在干燥的屋檐下,假借为:屋檐。白蚁巢内部结构很复杂,像上下四方天地之间,故表示宇宙的“宇”。见“禹”部。
(辶宇)(yú):《广雅》窻,床也。
荢(zì):古同“茡”。
旴:1.(xù)。古同“旭”。日始旦也。或作晇。2.(x)。旴江,又称“抚河”、“汝水”。(注:即半个太阳露出地面,弓曲型。)
(禾于)(yú):禾不秀也。(注:即只弓曲(停留)在里面(内部)。)
芋(yù):植物名。俗称“芋艿”。(注:即只弓曲(停留)在里面(内部)。)
竽(yú):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注:即弓曲型。)
杅:1.(yú)。1.1
(虍/于)()(x):《类篇》虎吼也。(注:即大声。)
(于攵)(yú):进也。(注:从一端弓曲至另一端。)
邘(yú):周朝国名。
盂()(yú):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注:即弓曲型。)
盓(y):〔盘盓〕水旋流。盘盓旋流也。(注:即弓曲型。)
厉明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