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063】“巴”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巴”部:
巴、爸、妑(女巴)、吧、(髟/巴)、(齒巴)、(皮巴)、(尸巴)、把、筢(竹/把)、爬、跁(足巴)、疤、
粑(米巴)、紦(糹巴)、帊(巾巴)、靶、琶、潖(氵琶)、鈀(钯)、弝(弓巴)、耙(耒巴)、舥(舟巴)、
岜(山/巴)、
芭(艹/巴)、笆(竹/巴)、杷(木巴)、羓(羊巴)、豝(豕巴)、(鲃)、蚆(虫巴)、
夿(大/巴)、皅(白巴)、葩(艹/皅)、(女/巴)、
岊(巴/山)、
肥、俷(亻肥)、淝(氵肥)、萉(艹/肥)、(竹/肥)、蜰(肥/虫):
一、字源字形:
二、含
巴(b):为二个字的合并。
甲骨文字形为,一个人(多数字形为女人)蹲坐着,手拿着齿形的耙子(农具),把颗粒物(或谷物)耙在一起(一堆)。本义:耙子。
巴是“耙”的母字。表示:1.聚集在一起。2.像齿耙在地上爬着。3.像耙齿排列之物。
说文和六书通1字形,为耙子。
六书通2字形,本义:木节。
木节,表示:聚集物;围绕。靶子。
木节就像耙子耙过的痕迹。
“卩”表示:竹节。
以下为“巴”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爸(bà):父亲。(注:即聚集在一起的首领。)
妑(女巴)(p):1.古女子人名用字。2.少女发式,梳成双髻。
吧(b):大口貌。(注:即像耙子张开。)
(髟/巴)(p):髻貌。(注:即聚集。)
(齒巴)(b):牙齿不正。(注:即牙齿长得像耙齿似的间隙排列。)
(皮巴)(b):〔皻〕鼻病。《正字通》同疤。
(尸巴)(b):〔〕即屎,粪便,幼儿用语。(注:即聚集物。)
把(b):握;持。(注:即握着齿耙的柄。)
筢(竹/把)(pá):筢子,搂柴草的竹制器具。《字汇》筢,五齿筢,用以取草也。
爬(pá):搔,爬梳。(注:即像用齿耙在耙物。)
跁(足巴)(páo):〔跁跒〕1.蹲;2.爬行。(注:即像用齿耙耙物。)
疤(b):疮疤。(注:即像木节。)
粑(米巴)(b):〔糍粑〕粮食蒸熟后捣碎做成的饼状食品。(注:即聚集。)
紦(糹巴)(h):绢布类(日本汉字)。
帊(巾巴)(pà):1.两幅宽的帛。2. 古同“帕”。头巾。
靶:1.(b)。靶子,练习射箭或射击时特意设置的目标。2.(bà)。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注:即像木节。)
琶(pá):琵琶,琵琶上的琴弦等列。(注:即像耙齿似的排列。)
潖(氵琶)(pá):〔潖江〕水名。
鈀(钯)(b):《说文》兵车也。
弝(弓巴)(bà):弓中央手持的地方。(注:即弓柄像在齿耙背上。)
耙(耒巴):1.(bà)。1.1.把土块弄碎的农具。1.2.用耙弄碎土块。2. (pá)。2.1.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2.2.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舥(舟巴)(p):浮桥。许多条船间隙并排在一起,上部铺着木板。(注:即船像耙齿似的间隙排列。)
岜(山/巴)(b):〔岜关岭〕地名。
芭(艹/巴)(b):〔芭蕉〕芭蕉的多个果子像耙子一样挤在一起。(注:即像耙齿似的聚集。)
笆(竹/巴)(b):竹名。即棘竹。笆竹的刺像耙子一样挤在一起。(注:像耙齿似的聚集。)
杷(木巴)(pá):〔枇杷〕枇杷的多个果子往往相互挤在一起生长。(注:即聚集。)
羓(羊巴)(b):传说中的一种珍贵的羊。
豝(豕巴)(b):母猪。(注:即母猪的两排乳房像耙齿似的。)
(鲃)(b):背鳍有硬刺,硬刺像耙齿似的鱼类。
蚆(虫巴)(b):〔海蚆〕古书上说的一种贝。
夿(大/巴)(b):1. 大。大和巴均表意。(注:即大聚集。)
皅(白巴):1.(p)。1.1.古同“葩”。1.2.草花白;泛指花。2.(bà)。颜色不真。(注:即像用耙子弄碎的土块似的,一点一点的小草花。各种小草花颜色不一致,不纯真。)
葩(艹/皅)(p):草木的花。(注:即像耙子,头部分开,尾部合拢。)
(女/巴)(nu):〔婐〕美貌。
岊(巴/山)(jié):山角落。(注:即像木节。)
肥(féi):多肉。(注:即身体肉多得一轮一轮,像木节似的。)
俷(亻肥)(fèi):背弃;败坏。
淝(氵肥)(féi):水名,在中国安徽省。
萉(氵肥)(fèi):1. 麻子,可食用。2. 麻。
(竹/肥)(féi):竹名。
蜰(肥/虫)(féi):臭虫。亦称蜰虫。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