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055】“函”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函”部:
函、圅、(口函)、
(衤函)、(釒函)、
涵、崡(山函)、(雨/函)、
菡(艹/函)、(艹/圅)、(竹/函)、(木函)、(木圅)、蜬(虫函)、
顄(函頁):
一、字源字形:
二、含
函(hán):原为两个字,一个是箭囊,一个是口腔。
函的甲骨文、金文、说文1和六书通1的字形为,放矢(俗称“箭”)的袋囊。1.本义:箭(矢)囊。2.矢(箭)锐利。能够放箭的袋囊,引申表示:包容。包藏。
函的说文2和六书通2字形为,半圆为口腔,内为舌头。1.本义:口腔。2.舌头在口腔里,引申表示:包容。包藏。
圅:函的本字。
以下为“函”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口函)(hán):〔〕怒声。(注:即口中含舌箭。)
(衤函)(hán):围巾包拥耳朵。
(釒函)(hán):古代的战衣,可保护身体。
涵(hán):1.说文和六书通1字形含义为水沉蓄在低洼处。(注:即容纳;包容。)2. 六书通2字形含义为水泽众多。
崡(山函)(hán):山谷中的山。(注:即山藏在山谷中。)
(雨/函)(hán):久雨也。
菡(艹/函)、(艹/圅)(hàn):荷花的别称。(注:即包含,未吐之意。像舌在口里。)
(竹/函)(hán):内部实心的竹子。
(木函)、(木圅)(hán):箱子一类的器具。容也。
蜬(虫函)(hán):1.小螺。2.水贝。(注:即像舌在口里。)
顄(函頁)(hàn):古同“颔”,下巴颏。(注:即舌在下巴侧。)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