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041】“俞”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俞”部:
俞、偷、媮(女俞)、愉、諭(谕)、喻、睮(目俞)、腧(月俞)、(身俞)、揄(扌俞)、逾、踰(足俞)、(走俞)、(飠俞)、瘉(疒俞)、
(酉俞)、(巾俞)、褕(衤俞)、(革俞)、瑜(王俞)、牏(片俞)、匬(匚俞)、輸(输)、
渝、蕍(艹/渝)、堬(土俞)、(石俞)、隃(阝俞)、(广俞)、窬(穴/俞)、崳(山俞)、嵛(山/俞)、(風俞)、
(豆俞)、萮(艹/俞)、(麻/俞)、榆、騟()(马俞)、羭(羊俞)、(犭俞)、貐(豸俞)、毺(毛俞)、蝓(虫俞)、
覦(觎)、歈(俞欠)、(俞刂)、(俞瓦)、鄃(俞阝)、毹(俞毛)、
愈、癒(疒愈)、(俞/麻):
一、字源字形:
二、含
俞(yú):甲骨文字形为,船成为盖子,下部空了。即船底朝天了。本义:船翻覆了。
表示:改变;变化。
表示:变坏(差)了。
表示:非正道。
表示:船翻覆了,船内货物都倒出了,表示:空了;内部空虚的。
以下为“俞”的孳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偷(tu):苟且;马虎。(注:即心灵空虚。)
媮(女俞)(tu):巧黠也。(注:即非正道。)
愉(yú):和悦,快乐。(注:即心里没有欲求(空)了。)
諭(谕)(yù):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注:即告诉变化的情况。)
喻(yù):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注:即告诉变化的情况。)
睮(目俞)(yú):〔睮睮〕谄媚的样子。(注:即非正道。)
腧(月俞)(shù):人体上的穴道。
(身俞)(fù戍)::著衣也。服称也。
揄(扌俞)(yú):引;挥动。(注:即翻动。)
逾(yú):越过,经过。
踰(足俞)(yú):1.同“逾”。2.同“窬”。《說文》越也。《博雅》远也,渡也。
(走俞)(fù):马逾前也。《玉篇》马跳也。《类篇》马前负谓之。
(飠俞):〔餢〕饼也。
瘉(疒俞)(yù):病好了。(注:即由生病状态转变为健康状态了。)
(酉俞)(dòu豆):《说文》,也。《玉篇》,榆醬也。《释名》,投也。味相投成也。(注:即变化。)
瑜(王俞)(yú):美玉。
牏(片俞)(yú):1.筑墙时用于两端的短板。2.木制的水槽。3.古通“窬”,门旁的小洞。
匬(匚俞)(y):中国古代一种容器,可容十六斗。(注:即下部是空的。)
輸(输)(sh):转运,运送。(注:即自己没有(空)了。)
渝(yú):水由净变污。(注:即改变了,变坏了。)
蕍(艹/渝)(yú):1.一种中药草,即“泽泻”。2.花盛开的样子。
堬(土俞)(yú):坟。(注:即下部是空的。)
(石俞):同(石臾)。
隃(阝俞):1.(yú)。古通“逾”,越过;超过。2.(yáo)。古通“遥”,遥远。3.(shù)。〔西隃〕古大陵名,又名雁门山。
(广俞):1.(yú)。《玉篇》古文逾字。2.(tóu)。《玉篇》行圊也。《集韵》通作牏。又《玉篇》木槽也。(注:即下部是空的。)
窬(穴/俞)(yú):门边像圭形的小洞。(注:即是空的。)
崳(山俞)(yú):〔崳次〕即“榆次”,山名。
嵛(山/俞)(yú):〔昆嵛〕山名。
(風俞)(yú):〔〕飓风也。(注:即飓风会翻船。)
(豆俞)(yú):变色豆也。(注:即变化。)
萮(艹/俞)(yú):〔蓲萮〕(花)盛开。
(麻/俞)(tóu):《说文》苘属。即今白麻,多生卑湿处。俗名苘麻。
榆(yú):榆树。《说文》榆,白枌。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
騟()(马俞)(yú):紫色马。(注:即变化。)
羭(羊俞)(yú):1.公羊。2.黑毛羊。(注:即变化。)
(犭俞)、貐(豸俞)(y):〔猰貐〕似貙,虎爪,食人,迅走。
毺(毛俞)(sh):〔氍毹〕毛织的地毯。
蝓(虫俞)(yú):螔蝓也。俗延游。
覦(觎)(yú):非分的希望。(注:即看着他人翻船。)
歈(俞欠)(yú):1.本义:歌。2.古同“愉”,喜悦。(注:即体内气流空了。)
(俞刂)(tóu):《博雅》剜也。《玉篇》(区刂)也。
(俞瓦)(yú):《玉篇》瓶也。《正韵》罃也。(注:即倒出内部物品(或液体)的盛器。)
鄃(俞阝)(sh):古县名。
毹(俞毛):同“毺”。
愈、癒(疒愈):同“瘉”。
(俞/麻):同“(麻/俞)”。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