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029】“余”部

标签:
汉字溯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新说文解字汉字字源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余”部:
余、俆、悇、唋、捈、(足余)、途、徐、蒣、餘(馀)、
酴、(革余)、(王余)、艅、畭、
涂、凃、蒤、塗、硢、除、(疒除)、滁、蒢、篨、庩、
稌、荼、瑹、(禾荼)、筡、梌、(羊余)、狳、蜍、
叙、敘、敍、溆、漵、潊、斜、(艹/斜)、(斜/土)、(余阝)、雓、悆、嵞、峹、畬、
茶、嗏、搽:
一、字源字形:
二、含
余(yú):字形为上“舍”省,下“八”。“舍”的本义:旅店;“八”的含义:分散。余的本义:旅店里有客人进来,又有客人离开了。舍与八均表意。
表示:聚聚散散。
表示:持续不断。
旅店里平时都有客人,表示:剩下、多余。音“yu”。
旅人路上有旅店住,可不必匆匆忙忙。表示:缓慢。安行。音“xu”。
路上旅店里的客人,看路的远方,感觉细长。表示:细长。音“shu”。
旅店是给行人住的,表示:道路。即“途”字,音“tu”。
行人在旅店里休息,表示:停止。暂停。
旅店的旅客非同时进入,也非同时离开,表示:一份一份地出来。非连续出来。
有剩下的,残留的。或有时客人剩得多,有时客人剩得少。表示:不均匀。不平整。
有进来的,又有离开的,表示:重复。
进进出出,表示:流动,不固定。
原来住的离开,新的又进来,表示:来去更新。
用于道路时,表示:啃啃哇哇,凹凸不平。
旅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客人,表示:混杂;相杂;不纯。良莠不齐。
以下为“余”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俆(xú):古同“徐”。
悇(tú):悇憛:忧虑不安。(注:即为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心。)
唋(t):古同“吐”。(注:即胃不平,不舒服。)
捈(tú):横引。(注:即有不平的含义。)
(dù):行不进。(注:即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途(tú):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低处有结水和淤泥的道路。
徐(xú):慢步走。(注:即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只能慢行,这样才走安稳。)
蒣:1.(xú)。古书上说的一种草。2.(shú)。古同“稌”,薯蓣。一种草本植物,根圆柱形,含淀粉和蛋白质,可食。亦称“山药”。
餘(馀)(yú):食物有剩下、多余。
酴(tú):1.酒曲。2.酒名。俗称“酒酿”、“酒埌”。《玉篇》麦酒不去滓饮也。(注:即混杂;相杂。)
(tú):(革*薄):屧也。(注:即混杂;相杂。)
(tú):美玉。或作瑹。(注:即混杂;相杂。)
艅(yú):艅艎,一种大船。
畭:同畬。
涂(tú):1.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例,海涂。2.涂水。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涂水特点流域内地层出露齐全,自远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分布。中下游河段以二迭经晚期喷发的峨嵋山玄武岩分布最广。展布在流域东部和中部的新华夏构造体系由一系列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和褶皱组成。有“涂水乱流的说法”。3.“塗(tú)”的简化字同涂。
凃(tú):古同“涂”。
蒤(tú):1.虎杖,一种草本植物,高约一米,茎中空,表面有红紫色斑点,根入药。亦称“花斑竹根”。2.杂草。(注:即混杂;相杂。)
塗(tú):1.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低处有结水和淤泥的道路。2.泥,泥巴。3.涂抹;粉刷物品。(注:即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硢(yù):石名。
除(chú):宫殿的台阶。(注:即高低上下的路。)
(音箸):[广韵]癡不达。为“除”的衍生字。
滁(滁):水名,源出中国安徽省,流至江苏省入长江。为“除”的衍生字。
蒢(chú):黄蒢:一种中药草。 为“除”的衍生字。
篨(chú):籧篨:竹席。为“除”的衍生字。
庩(tú):偏室。比主室低矮些。(注:即混杂;相杂。)
稌:1.(tú)。稻子。《韵会》稻利下湿者。(注:即积水。)2.(sh)。山芋;山药。(注:即细长。)
荼(tú):一种苦菜。(注:即有不平的含义。)
瑹:1.(tú)。美玉。即混杂;相杂。2.(sh)。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等制成,于上面记事。(注:即细长。)
:1.(tú)。禾穗。(注:即混杂。)2.(sh)。草名。藷藇,或作藷。(注:即细长。)
筡(tú):1.剖析竹篾。2.竹篾。(注:即篾青、篾黄相混杂。)3.古书上说的一种中空的竹子。(注:即空实相混杂。)
梌:1.(tú)。1.1
:1.(xú)。郊羊也。皮可冒鼓,击之益急。2.(yù)。野羊。
狳(yú):犰狳,哺乳动物,身体分前、中、后三段,头尾及胸部都有鳞片,腹部有毛,穴居土中,善于掘土。(注:即多余;剩余。)
蜍(chú):蟾蜍。(注:即皮肤粗糙。)
叙、敘、敍(xù):秩序,次序。
溆、漵、潊(xù):1.溆水,水名。2.水边。
斜(xié):用斗倒出。(注:即不平直之意。)
(xié):《韵会》“艹/私”,茆穗也。又蒿也。《正字通》蒿,叶纹皆斜,故名。
(xié):地名用字。
(tú):地名。
雓(yú):大种鸡的幼雏。(注:即积余。)
悆:1.(yù)。1.1
嵞(tú):嵞山,山名,同“涂山”,即浙江省的“会稽山”。(注:即由许多高高低低的山汇聚而成。)
峹(tú):山名。《说文》会稽山。一曰九江当嵞。古尚书本作嵞。或省作峹。今文假借作塗。
畬:1.(sh)。1.1
茶(chá):茶树。茶叶。(注:即每年可数次采摘茶叶。原叶摘了,新叶又长出了。)
嗏(ch):1.古书上说的一种饮料。2.叹词,表示提醒或应答等。
搽(chá):用粉末、油类涂[在皮肤上]。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