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文解字026】“屰”部

标签:
汉字溯源说文解字汉字字源汉字本意汉字本义 |
分类: 新说文解字 |
“屰”部:
屰、逆、磀、
(石屰)、(广/屰)、(氵*广/屰)、蝷、
欮、瘚、闕(阙):
一、字源字形:
二、含
屰(nì):甲骨文、金文字形为:一个人头朝下,脚朝上。本义:表示面对、反向、不顺。引申为:向下,残缺;抵触;排斥。
以下为“屰”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逆(nì):甲骨文、金文字形为:一个人头朝下,倒着走。本义:迕也,拂也,不顺也;颠倒。
磀、(石屰)(é):礋(磀):西方兽名。《神异经》西方有兽,长短如人,羊头猴尾,名礋磀,健行。
(广/屰)(ch):《说文》却屋也。卻屋者、谓开拓其屋使广也。与上屋迫成反对。又斥本字。又《玉篇》,指也,稀也,大也,候也,不用也,疏远也,充满也。
(氵*广/屰)(sù):《说文》逆流而上曰洄。,向也。水欲下,违之而上。或作遡溯。亦作泝。
蝷(lì):古同“蚸”。《尔雅.释虫》蟿虫螇蝷。亦作蚸。
欮(jué):金文左边为“倒过来的矢”,矢为头部小,尾部大。注:即矢小的头部射入里面,大的尾部留在外部。表示:外部大,内部小的事物。
左边为“欠”。像大哈欠是嘴巴张得很大,把体内逆气发出来。表示:口部大,内部小的事物。
把体内逆气发出来,可表示发掘;挖掘。因为发掘土石时,被挖物的口子大,里面小。
说文1字形,表示:气逆。
欮左边的“屰”,表示:抵触。
1.《玉篇》掘也。一曰发也,穿也。2.古通“蹶”,跌倒;挫折。3. 说文2字形,表示:气逆病。同瘚。
瘚(jué):气逆。
闕(阙):本义:门残缺。1.(jué)。1.1
厉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