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说文解字002】“其”部

(2015-06-30 23:58:00)
标签:

汉字溯源

说文解字

汉字字源

汉字本意

汉字本义

分类: 新说文解字

“其”部:

其、倛、娸、(忄其)、唭、諆、(齒其)、掑、祺、踑、

粸、綨、帺、褀、琪、錤、旗、簱、(舟其)、

淇、

稘、萁、箕、檱、棋、騏(骐)、麒、猉、鶀、鯕(鲯)、蜞、

(己/其)、魌、

簸、欺、僛、期、剘、惎、諅、朞、綦、濝、櫀、基、禥、璂、簊、碁、(其/日)、棊、(木棊)、蜝、(其/乙):


一、字源字形:

 【新说文解字002】“其”部


二、含       义:

丌():字形,“一”下“八”,表示:下面(里面)是分开之物。

亓():字形,“上”下“八”,表示:上下(内外)是分开之物;或将上下(内外)分开。

可表示:垫物的器具;底座。

(廿/乂)竹制的)簸箕。

 

):字形为上“(廿/乂)下“丌”。本义:纵横交织的网格状的器具(物)。

1.即“或“筛”,用于去粗取细,同“亓”,表示:上下(内外)是分开之物;将上下(内外)分开。

2.即箕,即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同“”亓”,表示:上下(内外)是分开之物;将上下(内外)分开。

簸箕扬米去糠时,要上下颠动,表示:上下颠动。晃动。

纵横交织的网格状的器具(物),表示:痕迹。粗糙。

 

表示:契约,分成两部分。

 

以下为“其”的孶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的运动或状态:

倛(q):古代术士驱鬼时所戴的形状可怕的面具,亦称“倛头”。(注:即将内外分(隔离)开。)

娸(q):丑女。(注:即脸粗糙,像“其”。)

(忄其)():同惎。

唭():唭:1.没有听见的样子;2.笑的样子;3.有声无辞。

諆(q):1.欺骗。2.谋划。(注:即将内外分开。)

(齒其)():齧也。(注:即将食物(咬碎)分开。)

掑():扲掑,坚勇。

祺():幸福;吉祥。(注:即像簸箕扬米去糠。)

踑():1践踏。即留下痕迹。2.踑踞,同“箕踞”,古人席地而坐时伸开两脚,其形如箕。

粸():饼类食物。(注:即粗糙,或分层。)

綨:1.j)。古同“綦”。2.)。古同“旗”。

帺:1.)。古同“綥”。2.)。2.1  巾。2.2  系。

褀():古同“帺”。

琪():美玉的一种。

錤(j):鎡錤:鋤名。也作“鎡基”、“鎡其”、“茲其”。(注即将上下分开。)

旗():左“方”为旗杆,右上“ノ一”为旗面,右下“其”为旗面上画的条文、或图案。

簱():日本地名用字。

(舟其)():《博雅》艃:舟也。(注:即上下(水)分开。)

淇():淇水,水名。(注:即淇水是上部分开的。)

稘:1.j)。1.1  古同“期”,周年。1.2  禾秆。2.)。古同“萁”,豆茎。(注:即禾秆容易摇晃。)

萁():豆秸 。(注:即豆茎容易摇晃。)

箕(j):1.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2.人名“箕子”。

檱():古同“棋”。

棋(j):《集韵》根柢也。或作檱。《史记.律书》萬物根棋。(注:即树根有许多小分支(分开)。)

騏(骐)():有青黑色纹理的马。《说文》骐,马青骊文如博棋也。(注:即表面像纵横交织的网格状的器具。)

麒():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象牛。(注:即表面像纵横交织的网格状的器具)。

猉():汝南谓犬子为猉。

鶀():1. 猫头鹰。2. 小雁。

鯕(鲯)():《广韵》鯿魚也。(注:即表面像纵横交织的网格状的器具。)

蜞():1.蟛蜞,蟹的一种,方蟹科,体小,螯足无毛,红色,穴居水边,能伤害禾苗,损坏田埂和堤岸。(注:即钻的像筛眼似的。)2.蚂蟥。(注:即像筛似的吸血。)

(己/其)(忌上声):《说文》长踞也。《玉篇》长跪也。或作跽。(注:即形如箕。)

魌(q):古代驱疫鬼时扮神的人所戴的面具。(注:即将内外分(隔离)开。)

簸(b):1.本义: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2摇动;颠动。

欺(q):欺骗。(注:即内外不一。)

僛(q):〔僛僛〕1.摇晃着身子;2.不整齐。(注:即像簸箕扬米去糠时,要上下颠动。)

期(q):1.本义:一周年,一整月。2.约会,约定。《说文》期,会也。(注:即太阳,或月亮光线照到带网格物的下面,形成的投影与网格的垫物形状相合。)

剘(音奇):克也,信也。又割截也。

惎():1.毒害。2.忌恨,憎恶。3.启发,教导。(注:即把上下分开的心。)

諅:1.)。1.1  古同“忌”。1.2  志。2.j)。古同“諆”,谋划。(注:即像簸箕,扬米去糠。)

朞(j):同“期”。稘,或作朞。复其时也。

綦():苍灰色。(注:即大概是簸箕的颜色。)

濝():濝水:水名。

櫀():古同“棋”。

基(j):把上下(分开的)连接起来土层面,即连接处;基础。(注:即连接处。)

禥():古同“祺”。

璂():古代皮件缝合处的玉饰。

簊(j):竹名。

碁():同“棋”。

(其/日):《玉篇》後也。

棊():或作碁、櫀,通作棋。《说文》博棊。《徐曰》棊者,方正之名。古通谓博奕之子为棊。

木(棊):同棊。

蜝():古同“蜞”。

 

(其/乙)():〈韩〉麞匠所用小木板。

 

 

厉明忠  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