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龙凤胎老爸推荐育儿博客首页!
(图/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最近,有关“单独二胎”计生新政被炒得沸沸扬扬,引发了我国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热议。根据国家卫计委专门做过的生育意愿调研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大约有50%-60%的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许多家庭不仅为此新政高兴,且已着手准备生育二胎。但把“单独两孩”政策理解为“单独二胎”并不准确,如果已生育一胎且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或有同父异母等兄弟姐妹的家庭,将不适用于“单独两孩”新政。如果盲目生育第二个孩子,不仅有违反国家计生新政之虞,也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新政的“单独两孩”并非“单独二胎”。日前,国家卫计委相关人士出面,就“单独两孩”与“单独二胎”的理解问题进行了澄清:“单独两孩”不等同于“单独二胎”。笔者理解: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一个孩子,可以享受“单独两孩”新政,但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多胞胎或有同父异母等兄弟姐妹的都不算独生子女家庭,那么该家庭就不适用于“单独两孩”新政。这是因为,本月15日在《改革决定》中宣布的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大政策调整,是为了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因此,这一新政应叫“单独两孩”而非“单独二胎”政策,把“单独两孩”政策叫做或理解为“单独二胎”新政并不准确。
“单独两孩”引发误解的主要原因。“单独两孩”之所以被误解为“单独二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媒体表述引发误解。由于很多媒体在报道我国的本次计生新政时,多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表述,简称为“单独二胎”政策,引发了民众理解上的混乱。导致很多民众将“生育两孩”政策误解为“生育二胎”新政。另一方面是民众对新政的期望值过高。其实在国家计生新政发布前,有些地区已经在小范围内放开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次只不过是把各地的这一政策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加以明确规范。很多民众误认为,既然新政是国家的“重大政策调整”,“单独两孩”可能就是媒体表述的“单独二胎”。
并非符合两孩政策就可随意生二胎。国家放开的生育“单独两孩”政策,并非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随意生育,还需要满足各地区的附加条件,提前办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相关手续。以北京为例,在现行政策下,生育第二个孩子女的附加条件就有五条:一是女方必须要满足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年龄不低于28周岁;二是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三是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四是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五是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等等。在满足这些附件条件后,夫妻双方还需要提出生育申请,并经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生育第二个孩子。
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需要量力而行。众所周知,现今养育子女的成本很高,具有人测算,每增加一个孩子的养育费用最高可达49万元左右。其中,购买教育基金一年需要花费3000元左右,0至16岁抚养的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果加上孩子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左右;而测算到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子女的总成本,这一数字将高的惊人。另据调查显示,成年的未婚子女有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除购房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如果加上服装、手机、上网、零用钱等,不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人均要花掉父母1.4万元左右。因此,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夫妻需要慎重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宁可不生。作为家庭成员中的老年人,也要抛弃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不要强迫子女生育第二个孩子。文/天田新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