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身穿运动服,背着学生常用的书包判断,很可能是一名在校中学生,要么在学校受到委屈后选择了逃学,要么是在家里受到父母批评,一时想不开负气离家出走。但无论少年出于何种原因离开学校和父母,在气温已经很低的深秋蜗居于大桥下面,既可怜又可气。可怜的是一个未成年孩子,住在不能挡风遮雨的大桥下面,睡着不知从哪捡来的脏兮兮的废弃席梦思床垫、吃的是用身上零花钱买的桶装方便面,这个可能从没有离开过学校和家长,只身在外根本没有应付基本生活能力的孩子让人心痛。说可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失职。学生没有到校上课,应该通过有效途径查找,少年蜗居桥下月余,说明查找并未尽力。二是家长监护失责。孩子离家出走后,应发动亲友或报警查找,孩子月余未归,说明家长没有尽心。三是少年出走鲁莽。作为16岁的中学生,虽然尚未成年,但也到了该懂事的年龄,应该知道做错事受到批评是正常现象,负气出走就不怕学校和父母担心?四是不安全因素多。16岁的孩子还不完全具备避险能力,不清楚桥下有燃气管道,没有预见在燃气管道旁边生火取暖的潜在危险性,如果赶巧燃气管道泄漏,或在社会流浪中被坏人引诱,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娇生惯养,优越感强且感情脆弱,受不得半点委屈。有的孩子在学习上稍有不顺就厌学,老师批评几句就逃学,受点委屈就负气出走。由于浪迹社会的未成年人正是那些不法之徒的猎取目标,孩子负气出走会把自己置身危险之中。中学生离家出走后,有过了几天自行回家的、有被父母及亲朋好友找回去的、有被社会上的热心人和有关部门发现后送回去的,但也有被不法之徒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发现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想方设法把他找回来。未成年人负气离家出走的并非个案,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学校教育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锻炼提高学生正确对待批评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四是要注意学生的管理教育方法,坚持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让犯错学生知错并愿意改错,尽量避免罚做作业、罚跑步、罚站等粗暴管理方式,有些学生逃学就是被罚跑的,至于最近网曝有的学校老师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罚款处理就更不可取了。
家庭教育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鼓励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责任感往往会成为阻止其做傻事的牵绊。二是要注意管教孩子的方法。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进行惩处,要认真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后,再通过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孩子知道错在哪、应该怎样纠正并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管教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尽量避免打骂孩子。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很有道理。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对大人的说教本来就有些逆反心理,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臭骂甚至毒打,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久而久之,孩子被骂厌了、打烦了就会选择逃避,甚至用不辞而别来“教训”父母。文/天田新异,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