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硕士报考城管是否理性之举?

(2013-08-05 22:36:06)
标签:

天田新异

热点评论

杂谈

分类: 社会热点
谢谢草根名博爱的色彩老师审稿推荐首页!
清华硕士报考城管是否理性之举?

清华硕士报考城管是否理性之举?

   柳州晚报2013年08月04日报道:25岁的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小韦毕业两年后,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参加了不同城区的两次城管部门招考,均以优异成绩入选。由于小韦头顶清华名校光环,报考的又是名声狼藉的城管单位,他的举动与大学生养猪种菜一样备受质疑,又掀起了一波“大材小用”的争议,北京网友shangqiuth评论说“很难想象清华大学与城管能画等号”。但笔者认为,在今年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小韦务实择业考城管的做法是理性之举,对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具积极引导作用,值得社会肯定和鼓励。
    务实择业比待业切合实际。时下又值大学毕业生就业季,但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近700万人,约比去年增加19万人,成为建国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据国家人社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透露,我国加上去年以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可能有3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初次就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如果高校毕业生不想成为这300多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避免长时间待业、失业,就要像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小韦同学那样,勇敢面对现实,理性调整“稳定、高薪、舒适”的就业标准,放下身段,面向基层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初次就业岗位。小韦转变择业观念、调低就业标准考城管或许是个痛苦的选择,总比失业在家啃老要好得多
    初次就业不等于终身定岗。在记者采访小韦为何报考城管时,他的“一纸文凭不过是代表自己的学习经历,并不能说明什么,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当机会来到时就能稳稳抓住”的一席话,是他毕业后两年“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总结,颇具借鉴意义。优胜劣汰不仅是市场法则,也是人才流动规律,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说具备了“成才”的基本条件,而真正成为人才不仅需后天的努力,也需要多个岗位的实践锻炼。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光有文凭没有实践经验,即使就业岗位吻合所学专业,待遇满足预期,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与其怀揣文凭等待理想就业岗位,倒不如先迈出第一步去寻找个锻炼平台,利用初次工作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二次择业做好准备。这么做不仅可以延长自己的知识“半生期”,还可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变革的综合能力素质。
    大学生当城管或行业之福。近年来,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丑闻不断,虽然城管与商贩之间发生的暴力事件不一定都是城管的错,但城管还是成了欺负百姓的代名词,网上对城管更是骂声一片。笔者说大学生报考城管或需是行业之福,没有贬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之意,但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素质偏低、城管工作难做是不争的事实。首先,大学生当城管利于提高管理执法水平。曾有学者撰文说“扭转城市管理执法被动局面的出路在于创新体制”,但城市管理执法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群体,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管理执法队伍,再好的体制也无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如果有更多像小韦这样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城管队伍,肯定会益于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制执法水平。其次,大学生当城管利于减少暴力执法事件。俗语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换个角度理解是说文化人较有涵养,为人处世比较理性,一般不会盲目动粗,执法暴力事件自然就会减少。就像小韦对记者说的那样,只要“端正好心态和工作方式,管理对象还是能理解城管工作的”。
   古今才人败于傲。大学毕业生虽头顶学士帽、手握学位证,若心态放不平,仍会一事无成。若能理性看待自己,勇敢面对就业挑战,无论就职于何种岗位,总有你施展才华的舞台文/天田新异

清华硕士报考城管是否理性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