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付子”老师审稿推荐
文/天田新异
最近四天,我国连续发生三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5月31日下午,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粮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78个玉米、水稻囤过火,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6月2日下午,中石化大连分公司发生油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6月3日凌晨,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液氨爆炸燃烧事故,造成120人遇难,70人受伤。短短的4天时间,不仅吞噬了122条鲜活的生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凸显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防范不利的问题。
安全法规停留在纸上贯彻不力。安全管理法规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安全管理部门还是生产企业,本应认真落实在行动上。但由于或多或少的官僚作风和侥幸心理,致使落实不到位、不到边的问题成为普遍现象。以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为例,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央储备粮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的仓库内,不得露天储藏”。这个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符合粮食仓储安全规范,二是粮食不得露天存放。但黑龙江林甸这座建于1961年,设计库容仅为3万吨的中储粮直属库,不仅违反规定露天存粮,且数量超出5倍于仓储能力,恰恰就是这12万吨露天粮囤引发了重大火灾事故。都知道粮库是重点防火目标,要保证粮食存储安全,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库容配置相应的消防装备和消防设施。但该库却让只有3万吨库容消防能力的消防装备设施来守护12万吨露天粮囤的安全。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的火灾事故说明,再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如果执行不到位都将等同虚设,不发生事故是侥幸,发生事故则是必然。
安全措施停留在嘴上落实不力。由于落实工作具有艰苦性和反复性特点,且大部分落实工作不显山不露水。落实好了虽有长期效益,却不能快出政绩,只要不出事故,落实差一点也无法量化评价。正是由于落实工作的这一特点,才使得一些单位领导不愿艰苦,忽视安全防范落实工作。比如,中石化三年连续发生4次安全生产事故,每次事故发生后,上级主管部门都派工作组前往协助调查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安全整改措施,可到头来安全生产管理文件越摞越高,安全生产事故照样重复发生。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禽类加工企业,本不应该发生如此特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但该企业明知液氨是易燃易爆物品,且三年前曾发生过类似液氨爆炸事故,却还把液氨的储存、使用与工作车间混在一起。更严重的是为了便于职工管理,关闭了消防逃生大门。两家事故单位之所以重复发生同一类事故,安全措施落实不力恐怕是重要原因。因此,安全生产需要的不是多少领导和工作组的莅临视察,而是抓落实工作强有力的监督检查。
安全隐患停留在会上整改不力。时下有一种官场现象,那就是对某项工作如何重视必用开了几次会说明,总结工作更是少不了列举会议次数。用会议传达会议,用会议落实会议已成为新的官僚主义作风。无论是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的消防隐患,还是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平时为方便日常管理,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将大部分车间门关闭的安全隐患,当地消防和安监等部门都负有排查和监督整改之责,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改上述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之前对这些企业的消防和安全检查是否认真?有无有走过场之嫌等等都存在很大疑问。当地政府对企业的纳税数字很重视,但忽视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细节也是通病。当辖区内发生生产事故后,开一通会议或出台一份整改文件了事,至于安全隐患是否被消除则盯不住、盯不死。
连续发生的三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都是防范不力造成的,要争取安全生产管理主动权,就必须在防范于未然上狠下功夫。首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查找执法工作漏洞,变堵为防,紧盯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狠抓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其次,生产企业也应举一反三,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事故企业要认真总结教训,防止此类事故重复发生。非事故企业也要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教训来对待,通过认真查找安全生产预防措施落实漏洞,加大整改力度,防止事故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