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鸢都之友
福建土楼因多为客家所建又称为客家土楼,9月11日中午,笔者游览了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这座始建于明代崇祯年代,竣工于清代康熙48年(1709年),历时八十三年建成的土楼为圆形,直径为73米,外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以中心点向外辐射三圈。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承启楼有一个正门和两个侧门,总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被胡锦涛同志誉为“大家庭,小社会”。

在承启楼群对面的山上,我拍下了他的远眺雄姿。中间最大的圆形土楼就是承启楼,右侧的土楼是侨福楼,在这座土楼里培养出了11位大学生。土楼的一二层没有窗户,如果大门关闭,外面的人将无法进入土楼,加上土楼外墙为很厚的夯土,所以,土楼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和节能效果。

上图为承启楼的正门,大门上方镶嵌有“承启楼”三个大字,正门两侧书写有一副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启楼之所以经过80多年才建成,主要原因要是靠家族兄弟姐妹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加上土楼建设智能在每年的秋冬雨水少季节和农闲时进行,所以花费的时间很长。大门对联反映出客家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自从承启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游客就不准上楼参观了,只有客家承包的摄影师才可上楼拍摄,这幅照片是废了好大劲才拍摄到的。这幅照片反映了承启楼中间三个圆圈的楼顶全貌,正面的门就是承启楼的二道门楼,再往前是第三道门,从这个大门可直接进入祖家的祠堂,祠堂里香火旺盛,承启楼的设计非常有艺术性。

上图是承启楼的二道大门,大门上也有一副对对联“承前启后尽阅人间春色继往开来饱览世纪风光”。这个大门左右两侧便是土楼最外圈四层楼的椭圆形通道,通道宽约一米,通道内测有30厘米排水沟。向上看去,外圈一层的屋檐正好覆盖人行道,内外圈的屋檐透空处正好对着下面的排水沟,设计非常巧妙。

上图为在外圈四楼上拍摄的土楼内侧和内圈的景象。各楼层内侧为走廊,每个一段会有一个上下用的木楼梯,走廊向外就是房门,进去后房子是个扇面形的,越往里越宽。在楼外31度的高温下,室内有些凉爽感,所以,土楼在建筑上具有防震、节能的功能,堪称一绝,令人感叹。

这是在外圈一楼拍摄的通道、排水系统、房门和楼梯门。现在土楼对外开放,成为了旅游景点,一侧走廊和房间布满了当地的特色小吃、闽南水果、民族服装、土特产和旅游产品,如果忘记这是在土楼里,就好像置身于一个古城街道,别有一番风味。

这位小姑娘只有12岁,正在上学。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小姑娘过周末,便在家门口帮助大人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赶制卷烟,手法非常熟练。小姑娘很严肃,我想逗她笑笑拍张照片,但怎么也逗不笑,只好随便抓了一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