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漳州比干庙(问拍天下)

标签:
漳州古城古建保护 |
分类: 古城漳州 |

1比干庙(林氏宗祠)(2012拍)
漳州市区有二座古建筑被列入全国文保单位,这就是文庙大成殿和比干庙(林氏宗祠),前者漳州人都很熟悉,而后者不仅鲜为人知,即使知道的人也都没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
2012年11月,我曾经在QQ空间《漳州古城》内发表题为《漳州林氏宗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问拍天下)
林氏宗祠(比干庙),是漳州七县林氏宗族合建的大宗祠,因林氏尊比干为始祖,故又称比干庙,位于芗城区华南小学内,南临洋老巷,北接振成巷。宗祠原为三进带东西两庑式的平面布局,占地规模宏大。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为抬梁与穿斗共存的木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宗祠确切建筑年代已无考,经专家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比干庙正是重檐歇山顶,由此可见建筑规格之高。
我一直想进入这座神秘的古建筑一探究竟,终于等来了机会。最近拍古街区时,我来到振成巷原华南小学边门,着到门虚掩,便进入小门,只见门内一片荒芜的旷地,杂草丛生,右边是一座2层红砖楼,这是原华南小学教学楼,左边就是破败的比干庙,中间是北门,我从北门进入殿内,只见四方殿内除了6根石柱,空无一物,抬头仰望,令我大吃一惊:屋顶结构精美而复杂,共分成大小12个单元,红瓦重檐歇山顶,粗大紧凑的梁架斗拱,精致的镂雕木作。殿内布满钢管脚手架,估计已经开始动工修复,我才有机会入内拍摄。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精美复杂的梁架斗拱,难怪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南开大学历史建筑断代专家朱光亚教授等我国多位考古界泰斗、历史学家考察漳州比干庙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比干庙是融早期南北派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代建筑,是一座难得的有较高考古研究价值的古建文物,在我国已为数不多。
漳州比干庙不仅只是漳州的林氏宗祠,也是祖先留给漳州人民的宝贵财富。期待修复后的比干庙以其独特的古建魅力大放异彩!
2红瓦重檐歇山顶(2012拍)
3精致的镂雕斗拱(2012拍)

4荒芜旷地右边是教学楼,左边是比干庙

5破败待修比干庙

6殿内南面

7殿内北面


8四方殿内

9殿内除了6根石柱,空无一物

10四方殿内

11四方殿内

12四方殿内

13四方殿内

14四方殿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