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代漳州古城图

2城墙。护城河位置(现代漳州地图)
古城都有城墙,有城墙就必有护城河,漳州古城墙在民国7年(1918年)就被拆除,而护城河一直到1966年文革前基本完整保存.改革开放以来,漳州经历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拆除,开发建设,
其古城历史风貌已经面目全非,
原来体系完整的古城区一片一片被政府强令拆除,很多古街,古建不断在我们眼前消失,这条珍贵的古城护城河也难逃厄运.大部分河段都已经被填平或成暗渠
,幸存的一段明河,也成了排水沟渠,河中全部铺设大型排水管,河水又脏又少,昔日城河古韵荡然无存!
漳州古城内的环城河,是宋初筑土城时的修建的,所以现在也称为“宋河”。当时漳州城不大,建完后,漳州城垣几经改建、扩建,城的范围一直在扩大中,原来的护城河也就成为城内河了.护城河有东西北三面,南面就是九龙江,从现在的洋老洲钟江路南端,九龙江边开凿引水北上,至瑞京路时向东,至北京路时再往南走,至延安南附近,再注入九龙江,全长约2000多米。
护城河上原来有15座桥,那便漳州民间口碑流传中的“七阴八阳”桥。所谓“阴桥”,是指桥面上建有“亭”(庙)之桥,“阳桥”则两边无遮无掩。现在“阳桥”还有东河的太古桥和西河的侨村桥(1959年建).
“阴桥”有东河的东桥亭古桥,西河的西桥亭古桥已经成为路面。所以实际上幸存的古桥只有东河的东桥亭“阴桥”和太古桥“阳桥”2座.
如今西河名存实亡.西桥亭原本是“阴桥”,现成路面,往北的西河也仅剩200米左右。到侨村桥后西河的北端及北河,均已成暗渠,早在多年前的城市改造中,被加盖成路面,上面不是街道就是大楼。
护城河沿着南昌路以南的暗渠,至东盛大厦后面的南昌路的小巷开始变成明渠,往南直通九龙江,这一段的河称为东河。东河西岸长着数十棵须根参天的古榕,河西是澎湖巷,特别是从东桥亭到太古桥这一段较完整,
虽几经变迁,依稀可辨昔日的风韵。
2012年12月2日,我在现场实拍了这段幸存的古护城河.有照片,有视频,都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看到这些现状,不知关注漳州古城的家乡父老和外地游客有何感想.
漳州古城失去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言难尽,而这些失去的永远无法追回!
古老的建筑,久远的护城河和“七阴八阳”桥,都是漳州城市的记忆,承载着漳州古城的文化积淀。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这条护城河也永远失去了它的整体历史风貌,无法复原!
作为一位普通的漳州市民,我的愿望也只是:珍惜这段幸存的东城河,修旧如旧,让河水碧绿,
让河边巷道,建筑古朴干净,
让环境清静,还东城河昔日风韵!毕竟这段幸存护城河是漳州古城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不能让它成为又脏又臭的排水沟渠!
谢谢关注!
3东河在九龙江的入口(完全是臭水沟)

4东河在厦门路的涵洞(水沟)

5东河老榕树 (北京路西往北拍)

6东河(东桥亭往南)

7倒塌的河墙(东桥亭往南)

8东河(东桥亭往南)

9东河(往东桥亭祖庙拍))

10东桥亭桥头老榕树

11东河(东桥亭庙后澎湖巷往东)(这里的水质最好)

12东河(东桥亭庙后澎湖巷往南)

13东河(太古桥往南)

14东河(南昌路小巷往南拍)

15东河尽头(南昌路小巷)

16东河“阴桥”(东桥亭庙)

17澎湖巷南(东桥亭庙后往北拍)

18澎湖巷南(往北拍)

19澎湖巷北(台湾路往北拍)

20澎湖巷北(往南)

21澎湖巷北(太古桥往北))

22西河侨村桥(1959建)

23西河“阴桥”(西桥亭庙)已成路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