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源中学校门
我之所以翻拍整理漳州老校这些鲜为人知的老照片并在网上上传,目的是展示古城漳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教育底蕴.其次引发步入老年的社会各界老校友们回顾历史,感悟人生,从而珍惜今后宝贵的时光.对中青年网友们也是是一种启迪和激励.
民国十四年(1925年)基督教美国归正教公会、英国长老会和英国伦敦公会在芝山南麓的法济寺旧址创办私立寻源中学。寻源中学前身是1881年基督教美国归正教公会、英国长老会创办的寻源书院,地址在鼓浪屿山仔顶,校名寓“寻真理之奥,启智慧之源”之意。1907年又将先前合办的中学及伦敦会办的澄碧中学并入寻源书院,三会共管,成为寻源中学。
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寻源中学为了普及内地教育,决定搬到漳州续办,校址选在芝山。新校舍于1923年动工,1924年竣工,建有教学楼两座、宿舍楼一座、办公楼一座、主理楼一座以及田径、球类运动场等。红楼也即校长楼,占地7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西式两层红砖楼,地下室一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面筑有围墙。此外学校还建有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室、实验室、标本室等。
1925年春,寻源中学从厦门移设漳州,鼓浪屿老校舍后来改办毓德女子中学,解放后几经变迁,现在是厦门音乐学校校址。
寻源中学文风甚盛,治学严谨,教师常常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来启发和教育学生,并造就了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如文学家林语堂、天文学家戴文赛、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赵以成等。学校还组织文艺社,出版文艺刊物、公演进步话剧。抗战期间,学校内迁华安时,经常组织师生进行抗日宣传及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学校的体育活动亦相当活跃,1920年寻源中学代表队获省运会团体第一名,1923年学生余怀安参加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
解放后,寻源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9月改办为农业技术学校,后迁往龙海程溪。寻源校友遍及海内外。寻源中学对漳州社会可谓是影响颇大,誉满闽南。
这里的10张寻源中学老照片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我把自己拍摄的8张寻源中学存留至今的老洋楼也放在后面.通过新与旧的对比,大家更能了解寻源中学那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进而增强对这些老建筑的保护意识.
的确,古城漳州的文脉在芝山,她浓缩了漳州千年的文化历史.而芝山下的寻源中学是漳州近代文化教育的源头,其遗址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保护与传承.
2寻源中学全景
3寻源书院
4。1923寻源书院全体教职员合影
5。1924寻源书院英文科毕业生和教职员合影
6。1928师生合影
7。1946初35级毕业生合影
8。1948仰成楼落成典礼
9。1950科学馆落成感恩礼拜
10。1951改办为龙溪农业学校。新校门
11寻源中学主理楼(芝山红楼))
12寻源中学办公楼(市府1号楼南面)
13寻源中学办公楼(市府1号楼北面)
14寻源中学教学楼(市府2号楼)
15寻源中学教学楼(科学馆)(市府3号楼)
16寻源中学楼(市府5号楼)
17寻源中学牧师楼(市府6号楼东面)
18寻源中学牧师楼(市府6号楼南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