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中南门古城

(2017-04-11 15:19:11)
标签:

中南门古城

分类: 看世界
    中南门古城简称"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http://s4/mw690/002i7Qmmzy7adx9FCGT63&690
    走过锦江大桥就看见中南古镇了,眼前尤如展现出一幅泛黄陈旧的水墨丹青画卷,大桥左边是古色古香的中南门阁楼,右边是翘角飞檐的飞山宫,大桥正对着中南古镇老街口,老街正在进行保护性修葺和开发,挂牌的老宅子不少,翻新的木屋夹杂错落其中。
http://s8/mw690/002i7Qmmzy7adxitlVd87&690
    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为纵轴线,分列于路的两侧,再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宗祠、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建筑数量多,种类齐全。据悉,铜仁古城两江汇流,因水而生。史志记载,元朝年间,有渔人在古城外大小江汇流处得儒、释、道铜人三尊,古城因此得名。新近考古表明,在距今三千年左右,铜仁锦江两岸已人烟稠密、文化繁荣。明清时,已舟楫往返,商贾云集,会馆林立,享有"黔东护商栈"之称誉。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知府朱铿以河为依托始建土城,后经历届官府不断层台垒石,形成九门、三街、六巷的格局。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城内古街、古巷、古城池、水码头、古井、古树、古四合院木屋俱存,青砖黛瓦,鳞次栉比,是不可多得的城市发展实物档案。
http://s4/mw690/002i7Qmmzy7adxxz9NV53&690

http://s7/mw690/002i7Qmmzy7adxxxam2a6&690
   倘佯在中南古镇的老街中,时光仿佛凝结回到了从前,这里的老城门、老宅子、老街头和非遗傩戏都在无声的诉说着曾经久远辉煌的岁月。
http://s2/mw690/002i7Qmmzy7adxGSr9Dd1&690
     我们还特地参观了位于古城中的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http://s10/mw690/002i7Qmmzy7ady0B6bLc9&690

http://s10/mw690/002i7Qmmzy7adykbh5n79&690
    在这儿我还惊喜的找到了儿时最爱吃的油炸灯盏窝雕塑,忍不住在雕塑旁的椅子坐下来,做出垂延欲滴的样子,似乎又闻到了灯盏窝的香味。实际上,在古代,这条街道比现在还要狭窄。古人沿袭明清的规格,八尺为街、五尺为巷。
http://s15/mw690/002i7Qmmzy7adyuj5fM2e&690
    这些古民居的房屋、道路建设及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显示了古代民居建设规划设计技术的高超水平,为黔东民居之典型。当然,要深入地研究它们,那是专家的事了。不过,我们的祖先们的智慧仍能让我引以为荣。
http://s7/mw690/002i7Qmmzy7adyCzXIG06&690
   这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的古风古韵,这一道道防火墙翘角飞檐的古色古香,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像;古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引起我无穷的遐想。再见,中南门古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