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在铜仁市风景优美的“民族风情园”内新建了馆舍,馆舍建筑面积
8174平方米,分三层,每层展厅面积为1000平方米。在2016.6.1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儿参观学习,过儿童节呀。
http://s2/mw690/002i7Qmmgy72bpP0CdPc1&690
展陈内容以展出贵州省的傩文化为主,展陈分“傩的起源和贵州傩文化概况”、“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五个主要部分,主要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多幅中央部级领导及专家的题词。
http://s3/mw690/002i7Qmmgy72bq0oRFwa2&690
这些展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贵州傩文化的原貌,是研究傩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为研究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馆内还设有一个10余人的傩戏表演队。
http://s4/mw690/002i7Qmmgy72bq9ND6Xd3&690
铜仁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区,除汉民外,还有苗、土家、侗、仡佬、回等民族在这里世代休养生息。“傩文化”在中国南方江西、福建、贵州等省份都有,可能这面具就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图腾与崇拜吧?
http://s1/mw690/002i7Qmmgy72bqwMjNm40&690
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傩祭鬼逐疫。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通过戏娱人娱神。再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别具一格的傩面具化妆来进行表演,每个面具都有固定名称,代表扮演角色的身份。
http://s14/mw690/002i7Qmmgy72bqIxxRrad&690
傩的活动主要有两大类,即:"冲傩"、"还愿"。"冲傩"一般是临时性的,主要是傩信仰者家中一旦发生了不幸;如家中有人生了急病,受了灾害等,就及时请傩法师(即掌坛师)来"冲傩"。他们以为傩法师法术高超,可以上通天曹,下通地府,凭借手中平时养着的几十万神兵神通广大,威力无穷,用法术惩罚鬼邪,强制他们远离主家永不再来。这种仪式比较简单,一般只要两个法师一个晚上便可完成。
http://s5/mw690/002i7Qmmgy72bqRfuwka4&690
"还愿"则不同,这是主人事先许下的"愿",其"愿"的种类很多,祈求老人长寿的"寿愿",求子的"子童愿",孩子满十二岁许的"过关愿",还有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家人四季平安许下的愿等等。凡许下的愿如愿之后,主人就要选定良辰,请掌坛师来举行傩祭"还愿"。"还愿"是一种酬谢神灵的活动。因此,比较隆重,少则三天,多则十天半月。"还愿"的仪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坛",这阶段包括"请师"、"还神"、"发文"、"立楼"、"搭桥"、"调兵"、"差兵"等内容;第二阶段为"开洞",即由和尚通过地盘请出唐氏太婆,打开桃园上、中、下三道洞门,请出24个正戏;第三阶段为"和坛催愿",把主人许下的愿催交愿官;第四阶段为"勾愿送神",即是由判官勾销主人许下的愿,由掌坛师收兵、送神(闭坛)。"还愿"结束这天,亲朋好友要前来祝贺,晚间还要唱戏祝贺主人平安,款待来贺亲友。
http://s4/mw690/002i7Qmmgy72br0vMpJ63&690
傩的活动除了正祭之外,还有上刀梯、过天桥、下火池、开红山、下油锅、踩红铧、衔耙齿、翻茅、悬斗、栽牛角、钉鸡、筛子装水、吞钉子、吃碗等特殊祭仪绝技。
http://s1/mw690/002i7Qmmgy72br8JmlW20&690
在陈列馆内,展览着许多面具和对于傩文化的研究。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只有看热闹了。
http://s16/mw690/002i7Qmmgy72brljb7V2f&690
http://s16/mw690/002i7Qmmgy72brlolaLdf&690
对傩戏,听不懂,对苗话,更不知所云,只能看看、看看、只能看看。
http://s11/mw690/002i7Qmmgy72brwzGbwba&690
这神秘的傩文化,让人心里充满好奇!
http://s16/mw690/002i7Qmmgy72brMZdf14f&690
http://s14/mw690/002i7Qmmgy72brN3V137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