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周长》单元分析及教学设计
(2017-10-19 15:01:23)分类: 2017--2018学年度上册 |
第五单元 周长
首案编写:邢玉婷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什么是周长
2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
1课时
练习四
1课时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首案编写:邢玉婷
教学内容:教材45页---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法:操作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操作实践法
教具:线、直尺、皮尺。
学具:树叶、四边形、五边形纸卡、彩笔、直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页图片上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a)课桌面的边线。(b)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
完成课本46页第1题: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 .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课本46页第2题。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或认为周长定义不重要,学生会计算周长就可以了。这种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利。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周长,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树叶和书本进行描边练习,通过描出一个封闭图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一周的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物体的周长。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测周长,进一步感受什么叫周长,并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周长,多角度感受周长。
总体来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由于班级人数多,个别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在活动描一描及量一量中比较慢,为了照顾到这些孩子,使教学的最后一环“拓展练习”只好布置为课后完成。
2、由于孩子收集的树叶形状的单一性,在汇报及展示量出树叶的周长时,没能显示出面积小而周长大的情况。
第二课时
长方形周长
首案编写:邢玉婷
教学内容:教材48页---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
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小黑板。
学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48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 2 = 16(厘米)
三、反馈交流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49页1题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5+3+5+3=16(厘米)
5×2+3×2=16(厘米)
(5+3)×2=1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