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
(2014-11-03 15:03:09)
标签:
教案 |
分类: 2014--2015学年教学设计 |
单元学习目标
1.合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过程,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的样子,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照片或画面,借助画图、操作等活动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出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等环节来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思考的水平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单元编写意图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
●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范围的变化
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和由3,4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本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由5个小立方块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的,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画出,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画一画,再摆一摆,再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另外,试一试中,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单元编写意图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课时安排建议
前一篇:第三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
后一篇:第一课时 搭积木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