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仔仔的教育甚是头痛,老师三天两头地短信投诉,一向对仔仔的教育自信满满的我,在昨晚向仔仔爸爸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
最后由仔仔爸爸作总结:你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滴,你与儿子一起制定的家规在培养儿子的良好习惯上也是有帮助滴,但是,由于你的惩罚执行不到位,没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你这样做,等于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哎,看来源头还是在我!
我对仔仔的教育束手无策,想到了向好友取经。我们聊到了各自的孩子,原来她在教育孩子上也有苦恼,虽然她的孩子很优秀,现就读于名校高中。
我们不约而同地聊到了“我们到底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好友突然感叹到一句,“如果我的孩子真的考上了哈佛,却不懂得如何做人,又有什么用呢?”
好友给我看了她孩子学校的微信公众号里的一篇《资讯分享》,是一位妈妈写的,这位妈妈很优秀,女儿也很优秀。
这篇文章是好友孩子的老师建议家长们认真阅读并按照自家孩子的情况认真思考。
我开始认真阅读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我到底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http://s16/original/002i5YGizy6OtrHV9Abaf&690
1。冲向名校却是“没有导航仪的人生驾机”。
今天我们做父母的,在不经意间已经把自己带领孩子走向社会的终极目标定格在考大学这一关上。所以在孩子们预备好离开家、独立起航之前,将这个孩子装备成一座可以在外面海阔天空、如鱼得水的驾机,几乎变成了为人父母的全部工作。
孩子们需要出众的第一步自然是学业出色。于是,功课、补习班、考试成为压倒一切的大事,全家都可以让步开绿灯。“功课一定要读程度最高的,机会一定要抓最好的”,““xx的孩子进了快班,赶紧补习,咱也得追上”,“只要忙学习,房间乱就乱吧”,“家务不伸手也无所谓啦”,“孩子那么辛苦,有什么好吃的一定得优先孩子;心情不好时,顶两句嘴就顶两句吧”。
我们是如此的精力集中,以至于没有在驾机里安装一个可以输入这样指示的导航仪:当学校结束的时候,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那个时候,令你的人生充满盼望的将是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因为“认识上帝是智慧的开端”。它交给你如何付出爱、如何接受爱的愿望和能力,建立你的全人和家庭,定义你的社会责任和生活意义。
在光拼成绩已经不足以打天下的今天,孩子必须有特别的卖点和噱头,才可以在考大学的时候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学钢琴、小提琴的太多,估计没有大比赛得奖经历没啥用,所幸找个冷门的乐器学学”,“中国人打这球绝对拼不过老美,换个咱们擅长的”,“儿子数学不错,可是没有强到可以进数学竞赛队,试试换个动手的项目?”
有趣的是,执着建立儿女兴趣爱好的父母纠结最深的就是儿女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我们孩子的天赋与爱好与我们的升学航线合拍的时候,那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一件事。的确,当一个喜爱科学和数学的孩子着迷地进入学科世界,父母非常容易享受亲子同心的奋斗。然而,更多的孩子则是平凡的,或者“喜欢的都是没用的”,或者“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再或者“喜欢却才能天分不够”。当“平常”被看作“平庸”、“平庸”成为不可以的时候,孩子们被推上一脱“平”之路,痛苦却志在必得。在这个脱“平”的路上,上帝赐给孩子们的本相被否定、被拒绝;当接纳自己和被接纳成为不可能,孩子的挣扎于是就成了多少平凡孩子们的常态:“我怎样才能不平庸?”在这样的尴尬中,孩子和父母都不得不质疑和追求改变。
对华人父母来说,脱“平”的重点工程之一就是打造领袖!“孩子转眼上一年级了,得抓紧报名上个leadership的培训班,从小培养领袖才能”,“这么胆小、害羞,能干什么?赶紧出去学学演讲,锻炼锻炼”,“小MBA班和小主持人班都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学习更放得开、更个性张扬,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教会这么多活动,赶紧参加服侍学习做领袖,有好处”。
然而,毕竟每一场比赛只有一个冠军;每一场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每一个团队只有少数做领袖;金榜之上只有凤毛麟角的提名!当我们为欧美教育中的领袖文化喝彩的时候,却常常用中国式的领袖观念诠释表象,忽略和曲解了其根本的基督教领袖观:领袖不是一个自我成就的指数,靠着自说自话的地位和一呼百应的才能与影响力;真正的领袖品质根植于对社会的责任和服侍人的心;领袖的建立不在乎个性张扬和才能非凡,乃是从甘心降卑、谦卑起步的。这样的精神都在神子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教导中。
我们不难看到,当“名校”成为父母教养儿女的终点,交通工具就如同是学业与才能装备的飞机。这辆航班没有品格教育的导航仪,所以我们无法预见孩子离开父母、进入飞行自动驾驶状态(self-pilot)后会是什么光景,所以孩子们起飞的人生如同失控的机队!
从名校学业重负下的攀高的抑郁症发病率和自杀率,不平凡少年作出的“不平凡”的令人忧心忡忡的反社会举动,到学识优异却人品缺陷而导致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困难重重,林林总总都成为父母的无奈:我们已经尽力了,孩子们都大了,只好靠自己了。
2。“我到底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十几年前,女儿年幼,母亲来探亲,我们一家三代开车去超市买菜。回来的路上,趁乖巧的女儿安静地熟睡,妈妈非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你是个好妈妈,爱孩子的心就如同妈妈当年爱你。不是妈妈心眼儿小,今天买菜一直听你说‘宝宝爱吃这个!宝宝爱吃那个!’如果你是有智慧的母亲,可以学习告诉孩子,她不是世界的中心,外婆、妈妈和爸爸也都可以有自己爱吃的东西,别人的需要也很重要。”
十几年前妈妈的提醒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时刻提醒我:我的爱常常会迷失方向。它督促我将育儿中的种种困惑、纠结和挣扎不断带到圣经真理和祷告中寻求帮助。
对于一个没有从小学习和操练过尊重他人、爱他人、试图了解他人需要,却只有不断被爱、被付出、被告诉“只要你好我就好”、甚至被以金榜题名为动力、鼓励自我中心、自我提升、不断追求卓越的人来说,为着他人的需要放下自己比骆驼穿针眼还要难。
你也许会说,我只需要孩子活得快乐、幸福,我就很满意,不需要孩子为我做什么,这已经不是养儿可以防老的时代!
可是我们难以想像的是,一个心里只有自己需要的人,如何可以感恩他人对自己的爱与付出,如何可以从爱别人中得到满足和喜乐呢?
一个永远以自己的需要或者卓越为目的,又怎么可能在家人的喜乐、而不是自己的满足里获得幸福呢?
一个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本相接纳过自己、而是把自信建立在父母定义、世人认同的卓越里的人,如何能够接纳别人,哪里来的接纳人和被人接纳的快乐和幸福呢?
一个为追求卓越不断与人竞争、在竞争中寻求动力和满足、也在竞争中积聚怨恨和苦毒的人,面对四面皆对手的处境,哪里可以感受友情的温暖?面对天外有天的强手,如何体味辛勤努力的满足呢?
细细想来,中国人的四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人一生的喜乐和祝福最美在何时。久旱逢甘雨的福气是人在缺乏时得着的满足;他乡遇故知美好在于孤独里人有了盼望;同房花烛夜讲述的是即将与一生的伴侣相濡以沫的憧憬;金榜题名时宝贵在于辛勤努力后品尝到收获的甜美。
当我们的孩子走出家门、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我们盼望孩子们是没有缺乏的;若是在缺乏的时候,我们祈求会有甘霖降下。所以,那福气不在更多、更富足的供给里,而在于满足的喜乐里。
我们盼望孩子不是孤独行走一生的人,如果能有以诺一样与上帝同行的人生最为精彩,而这样的福份无疑来自敬虔父母的悉心教导;即便还不认识上帝的父母亲也必定巴望孩子不会成为一个因为不会爱、不会付出而心灵孤独一生的人。
我们盼望孩子可以有一生相守相惜的配偶,然而在被爱之先,我们的孩子需要先看见他人的需要,因为婚姻中的另一半是一个同样等待着被爱和有需要的人。若孩子的心灵是多少爱都填不满的无底洞,要指望配偶为自己付出多少、才可以觉得满足呢?
金榜发放的日子临近了,提名的显然远远少于落榜的人。也许在今天之前,金榜题名就是我们儿女生活的全部。然而从今天起,盼望我们在孩子还没有提起行囊离家自驾的日子里,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一聊,认真审视一下人生辛勤劳动的回报到底是什么,一生往后的日子如何拥有比这金榜提名的瞬间更长久、更踏实的喜乐和福气。
若孩子是那众多没有金榜提名的孩子中的一个,他/她也许是更为有福的。因为孩子在还有我们坐在驾驶座位上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面对人生航线上即将层出不穷的挫折和不如意,我们还可以陪着他/她走好这最为宝贵的一程,一起开启导航仪,搜索飞往金榜人生之后的丰盛旅途!
有智慧的父母了解,孩子生命的主权不属于自己,而为人父母的职责先是接纳,再是教养。
照着孩子的本相,全人接纳孩子的平凡与不平凡,美好与不完美,要知道平凡与不完美都是恩赐,在这样的恩赐中,让我们放下自己操纵决定孩子未来的主权,帮助孩子培养、发挥、和善用各样才干和美好,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生。
智慧的父母,应该懂得教养不是仅仅停留在身体、学业和才能上,是灵、魂、体全人的教导、养育和督责,是信仰、感情、知识和体魄上的全人栽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