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字文》之“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2016-03-15 14:16:26)
标签:

千字文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分类: 千字文

【原文】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译文】

  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仪态举止要庄重,看上去若有所思;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释义】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这两句话是紧承上面两句所说,自己建立起来的德行应该像江河水一样川流不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

  “川”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川字的本义就是河流。人的德行可以经父一代传至子一代,以至子孙万代,遗传的通道就是孝道。子孙尽孝就可以享受祖先积累的福德,后人不孝这个通路就断掉了。因此问题出在我们这里,与祖先没有关系。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一百多个孤儿,自己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1052年,直至现代范家一门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范仲淹的德行川流不息。

  “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做渊。潭水澄净,可以像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容貌、仪表。祖先建立的德行像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后人应该以此为鉴,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起子孙后代自己的德行,这样一代一代传续下去,才叫做“川流不息”。

  我们现代人不讲孝,也不相信有孝道。孔子在《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我们当中有几个人能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这个祖先之德的“川流”能不息掉吗?地球上的江河能不干涸吗?我们能有定力而不浮躁吗?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这两句话出自《礼记·曲礼》。《礼记》上有“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的语句。俨是恭敬、庄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容”指人的容貌仪表,“若思”是若有所思,人的仪容举止要安详,要从容不迫,不能毛毛草草。

  “言辞安定”是说,言语对答要安定沉稳,要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应该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的仪容举止才有安。“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的根本在于“敬”,所以“毋不敬”的后面才是“俨若思,安定辞”。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讲究一个“礼”字,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典章制度统属礼的范围。中国文化中礼的核心就是一个“敬”字,有敬方有礼,有心才为爱。没有诚敬之心,礼再多也是形式,不但一点作用没有,人反而因此变得越来越虚伪。因此《礼记·经解篇》中才说“礼之失,烦”。前清的旗人见面问安,全家人都要问个遍,搞得繁文冗节就烦死人了。

  “礼”既然是协调社会秩序的总则,使人恭俭庄敬,其中心就不能离开诚敬二字,所以孔子在《论语》里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无不敬。”

  这几句话的白话译文,就是: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青松那样的茂盛。像河水那样川流不止,延及万代不息;像潭水那样洁净无染、永为后人借鉴。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对答要安定稳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