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三部曲:《大运河》《北游记:苏禄王传》《河道总督》
(2023-02-23 15:11:30)——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大运河题材文艺创作座谈会杨义堂访谈
一、听说你近年来出版了中国大运河长篇历史文学三部曲,这三部曲都讲的什么故事?
答:《大运河》写的是明朝永乐年间农民水利家白英和工部尚书宋礼一起治理大运河的故事。明代农民水利家白英、工部尚书宋礼、漕运总督陈瑄、济宁同知潘叔正等带领百姓疏通大运河的悲壮故事,也热情歌颂了茅毛与陈瑄、白秀兰与宋大牛、潘叔正与宋小蛮等运河儿女坚贞、凄美的爱情;
《北游记:苏禄王传》写的德州苏禄王墓的故事,明朝永乐年间,苏禄群岛的东王和西王、峒王三位王爷,带领着他们的家人、下属400多人一起渡过重洋,来大明朝贡。一路上,与惊涛骇浪、海盗恫吓、鲨鱼追赶、台风施虐等进行顽强的斗争,终于来到中国,又沿着大运河北上,看到了中国城市的富庶与中华文明的壮美,与大明结盟。但是在回国途中,不幸在山东德州病殁。大儿子继承王位,二儿子、三儿子留在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河道总督》写的是明朝潘季驯四次担任总督河道大臣,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前后达27年,他根据黄河易淤、易决、易徙和“一石水,六斗沙”的水性,改变大禹以来采用疏导和分水的办法,将黄河、淮河、运河一起进行治理,采用束水攻沙、以清刷黄的策略,建立缕堤、遥堤、月堤、格堤配套的堤防体系,制定“四防”“两守”修守制度,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潘季驯四次治河的故事艰难曲折,感天动地。其矢志不移、注重科学、关爱民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洪流中的突出典范。
二、你为什么与大运河产生了联系,要写大运河文学三部曲?
答:我的长篇写作和我的工作经历有关。我多年担任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副主任、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我之前已经出版过长篇历史传记文学《大孔府》,是写天下第一家孔府末代生活的书,很受欢迎。所以我在考虑下一步写什么的时候,我来到文物局担任副局长,从事大运河申遗工作,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时候,了解了南旺水利枢纽背后的感人故事,我很有感触,决心写出来。向人们讲述大运河的故事;我到德州来学习考察苏禄王墓的时候,了解了明朝永乐年间南洋苏禄群岛的东王带着苏禄三岛的400多人到大明朝拜,带队的东王死在德州的故事,很感慨,就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这不仅是一带一路的好故事,在进入中国大陆之后,苏禄王沿着大运河北上,经过了京杭大运河边的城市,展示了大运河的好故事;2020年以来,国家在推动黄河战略和大运河文化带战略,济宁市在恢复重建河道总督署博物馆,我就想写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河道总督,明代潘季驯是千古治黄第一人,是河道总督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就写他了,所以就有了第三部《河道总督》。
三、你有个观点,大运河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母亲河,请说说大运河是怎样催生长篇小说的?
答: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清时代出现小说,是和京杭大运河有密切的关系。一是明清大运河沿岸有了富庶的城乡,有了读者人群。二是大运河交通便利,书籍作为商品,能够长途运输和销售。三是明代的手工业革命,印刷技术大发展。在明朝,开创性地出现了白话本、绣像与插图、注释与评点等多种文本呈现方式。四大名著都和大运河有关。
四、你的大运河文学有什么特点?
1、专门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写作,写的是大运河治理和与大运河有关的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故事。过去我们总是的王侯将相,我写的是大运河历史人物。
2、不仅仅写大运河治理,而是全面展示大运河沿岸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风情、历史风物,是大运河的历史百科全书。菲律宾的特使、上好佳集团董事长施恭旗专程来山东德州出席《北游记:苏禄王传》的首发仪式。
3、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回归与创新。既像中国四大名著,写人物性格鲜明,故事跌宕起伏,同是,也有意识流等心里描写,还有影视剧中关键场次的全力刻画,还有主人公命运悲剧的美学意义。
4、扎实的文史功底,写出最地道的中国历史故事。我的历史考证十分扎实,注重历史细节。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评价我是四个“发”——发现、发掘、发挥、发扬。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说我的《河道总督》是“大运河、黄河国家战略的文学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