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沈光《李白酒楼记》再论太白楼的起源与沿革

(2022-04-15 15:18:19)


    

近些年来,网上有关济宁太白楼与李白的帖子越来越多了,无疑是件大好事。这不但对通过李白和太白楼,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加强济宁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济宁的知名度,促进济宁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和济宁市李白纪念馆,李白学会一样,为深入研究李白的家世生平,诗文创作,搭建了一个稳固的平台。然而由于对太白楼起源与沿革的杂音太多,不但严重影响与干扰了太白楼与李白的形象,而且对通过太白楼与李白来宣传济宁,也带来了极大的干扰与破坏。为正本清源,本文再次通过沈光《李白酒楼记》,揭示这些杂音的错误性,以正视听。

沈光《李白酒楼记》,顾名思义,《记》中所记的酒楼,就是李白家的酒楼。自古以来,谁家的酒楼,就冠谁家主人的名字,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老规矩了。该《记》中的酒楼,既然冠上了李白的名字,自然也就是李白家的酒楼了。《太平广记》援引《本事诗》记载:“李白自幼好酒,又于任城县构酒楼,邑人皆以白为重,望其里而加敬焉”。《本事诗》的这段记载,点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李白酒楼为李白自构,自然产权归李白所有。其二,“望其里而加敬焉”一句,是说李白自构的酒楼,是李白的老家(“里”:居也,老家也)。这与沈光的《李白酒楼记》,是不谋而合的。不管《太平广记》引用的哪个版本的《本事诗》,其李白酒楼为李白自构,是李白在任城的老家,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了。那么,李白酒楼,为什么又称太白楼了呢?据本文考证,李白酒楼,历经4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金代尚可登临游览。这有太白楼现存金代大定庚子岁,广平人纥石刊《题任城李白酒楼》诗刻石为证。其诗开篇即云:“太白楼空400年”。 这就明显看出,李白酒楼简化为太白楼,最晚是纥石刊所为。或许因太白楼三字,简明扼要,通俗上囗,所以明、清至今,人们多以太白楼见称了。这就是说,太白楼是李白酒楼的沿革,李白酒楼是太白楼的起源。这应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了。

1949年前后,太白楼一度是济宁市图书馆、广播站、博物馆、知青上山下乡办公室、文化馆、文化局等单位的驻地。现为济宁市李白学会、李白纪念馆驻地。

有史记载,太白楼经过元、明至1952年,经过三次重建,和无次维修,沿革至今,已近1300年的历史了。早在元朝初年,刘楚登《太白酒楼记》中就说:“惟李白负奇气,好仙游。其足迹几半天下。凡江、汉、荆、湘、吴、楚、巴、蜀,与夫秦、晋、齐、鲁,山水名胜之区,何所不登眺,何日不酣唱。而以酒楼名天下,有二焉。其在洛阳天津桥南董糟丘所造者,其事尤奇伟卓绝,今其存亡兴废,类不可知。独兹楼以沈光记文,遂流传至今,岂偶然哉”!可见,沈光的《李白酒楼记》,对研究李白及太白楼的渊源,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今日的太白楼,既是诗仙李白的终生之家,又是《旧唐书》李白寄家任城的物证。也是唐代任城(今济宁)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当前济宁旅游的一个最突出亮点。

既然太白楼是李白的任城之家,为什么又出现太白楼是贺兰氏酒楼,李白饮酒处等等的杂音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认真阅读和细心研究、分析沈光的《李白酒楼记》。老把沈光《李白酒楼记》中所记的李白酒楼,与经营酒业的旗亭混为一谈。如清代道光版的《济宁直隶州志》说:“《太平广记》转引《本事诗》‘李白自幼好酒,又于任城县构酒楼’”后说:“谓太白所自构,恐未必然,所谓李白酒楼,乃唐人袁郊《甘泽瑶》中,所说的贺兰氏酒楼(误,本是旗亭)耳”。 如按是说,沈光就不应该题《李白酒楼记》,而应该题《贺兰氏旗亭记》了。很明显,《州志》所说的李白酒楼是贺兰氏旗亭,实是玩弄的一出张冠李戴的文字游戏,亦或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又说,“因李白常在贺兰氏酒楼上饮酒,贺兰氏酒楼,就改称李白酒楼了”,此说根本不能成立。李白常饮酒的酒楼不少,如中都(今汶上)县的东楼、洛阳的董糟丘酒楼、金陵的孙楚酒楼、栗阳县的栗阳酒楼,哪一个也没改名李白酒楼啊。即便洛阳的董糟丘酒楼,虽然挂着李白酒楼的招牌,人们依然称董糟丘酒楼,而不称李白酒楼。其原因,就是因为该酒楼为董糟丘所造,产权归董糟丘家所有。再如:《州志》读完李白《寄东鲁二稚子》“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后说:“其居(家)在酒楼前”,此说滑稽可笑。试想,其家既然在酒楼前,酒楼就必然在家的后面了。如此酒楼前是家,家后又是酒楼,其家不正正好好在酒楼之中了吗?这岂不是玩弄的一出,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吗?又说:“太白楼是为纪念任城县令贺知章与李白饮酒处而建”。现已根据《宋史.贺铸传》查明,贺知章从未当过任城令。李白《任城厅壁记》中的“贺公”,是贺知止,不是贺知章。《州志》又说:“沈光《李白酒楼记》作于咸通二年,酒楼当为咸通二年所建”。其实咸通二年,沈光作《李白酒楼记》时,已亲眼目睹,此酒楼已瓦缺椽蠹了。据此,酒楼断非咸通二年所建。从以上的辩析来看,《济宁州志》散布的所有太白楼起源及沿革的杂音,除了偷换概念,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及违背事实的乱说外,没有一个是实事求是的。

若乃网上流传的“沈光篆《李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文章”,纯是谣传。历史上只有沈光作《李白酒楼记》的记载,从无篆“太白酒楼”,和作《李翰林酒楼记》之说。据本文考证,1991年,济南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李太白酒楼记》的书。该书除前言、后语之外,全是转载元朝兖州人杨桓,篆书《李翰林酒楼记》碑刻拓片的。其杨桓《李翰林酒楼记》题下跋云:“有唐咸通二年正月壬午吴兴沈光过任城题李白酒楼”。此跋语与沈光《李白酒楼记》前的跋语一字不差。可见《李翰林酒楼记》这个题目,是杨桓由沈光《李白酒楼记》篡改而出。令人奇怪的是,该书既以杨桓的《李翰林酒楼记》,替代了沈光的《李白酒楼记》。又用《李太白酒楼记》(该书书名),替代了杨桓的《李翰林酒楼记》。如此的反复折腾,明显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既抹煞了沈光的《李白酒楼记》,又为沈光篆“太白酒楼”匾额的谣传,提供了依据。这不能不说是,别有用心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沈光所记的原始的李白酒楼,不断被后人歪曲篡改为“太白楼”、“贺兰氏酒楼”、“太白酒楼”、“李翰林酒楼”、“ 李太白酒楼”、“ 贺知章与李白饮酒的酒楼”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杂音,己经把原始的李白酒楼涂抹得花哩胡哨了。更令人遗撼的是,1989年,济宁市新建了一处涉外宾馆,此宾馆不题太白宾馆,偏偏题名“太白酒楼”,这不但与沈光篆“太白酒楼” 匾额 的谣传一字不差,而且与沈光《李白酒楼记》中的“李白酒楼”,和现实人们看到的太白楼,也似是而非。这究竟是无意所作,还是故意而为,更不得而知了。

1978年,济宁市以《旧唐书》李白寄家任城的定论为基础,以李白寄家任城23年的新说为契机,建立了济宁市李白学会,李白纪念馆后,个别太白论家和个别所谓李白爱好者,窜通一气,掀起了一股推翻《旧唐书》李白寄家任城的千年定论,围剿李白酒楼(太白楼)的歪风。他们除继续坚持李白酒楼是贺兰氏旗亭的杂音之外,干脆把李白酒楼偷换为青莲阁的旧址、位置,即:没有青莲阁的地皮(《李白任城婚变》19948月兖州国际李白讨论会论文),或偷换为曲阜陵城村的所在之地,亦即地皮(《李白东鲁寓家地考》,《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等,而将其彻底消灭了。他们如此用偷换概念的诡辩手法,把李白酒楼夷为地皮而彻底诮灭,其目的,除了推翻《旧唐书》李白寄家任城的物证,干扰阻止济宁市李白纪念馆、李白学会的建设与发展。破坏济宁通过太白楼与李白,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加强济宁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济宁经济和旅游事业的繁荣之外,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

 至若网上发现,有网友发问:浣笔泉已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了,为什么闻名海内外的太白楼,没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时,有人回答说:“太白楼是1952年新建的,原来也不在这里”。噫!因一个人的一两句话,就把太白楼近1300年的沿革历史,全给抹煞了。若此,原在三峡库区里的屈原祠,1976年,因葛洲坝水利枢扭工程的需要,移建到3公里之外的向家坪。国家也没说这个移位重建的屈原词,是1976年新建的。2006年,照常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而李白的名气不比屈原小,太白楼的名气也不比屈原祠差。屈原祠移位重建,国家没视为76年新建。怎么太白楼移位重建,济宁就视为52年新建的了呢?再者,济宁浣笔泉,也不是李白浣笔的地方。李白浣笔用不着这么大的一个水势汹涌的地下泉眼。它是借李白之名,而建的一处小型园林。因为这座小型园林,年代久远,自然形成济宁的一处纪念李白的名胜古迹了。因它地处运河沿岸,所以它沾了运河的光,成了国家级文保单位。而大运河就在太白楼下,它不但是大运河沿岸,闻名全国的名胜古迹,而且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登太白楼所作的诸多诗词歌赋,多与大运河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太白楼与李白,己经形成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特殊的文化亮点。以往不管是著述《话说运河》、《壮丽山河》、《济宁运河文化》、《济宁古代简史》等等书籍,还是申遗大运河的报告,以及宣传大运河的影视作品,诸如《江北小苏州》、《话说运河》等等,哪一样也没少了太白楼与李白。我坚信,随着对太白楼起源于李白酒楼的认识,不断加深。和对太白楼起源、沿革的谣言逐渐被戳穿,太白楼凭他自身的特殊意义,迟早也会名列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