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著名作家杨彩云与杨义堂笔谈:中国作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2020-11-27 17:57:56)山东著名作家杨彩云与杨义堂笔谈:
中国作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杨彩云
义堂弟:
恕我闭塞,之前我只知你是现下当红的作家,还真不太了解你,这个年龄的人上网少了,也不太看文讯,还是习惯喜欢看纸质的文字。偶然上网,看到了你的“大运河是长篇小说的母亲河”的演讲,感到很震撼,就进一步去搜有关你的消息和情况,这才了解到你主要是写重大历史题材的,有《大运河》《大孔府》《鲁国春秋》《千古家训》《北游记:苏禄王传》《抗战救护队》等,每一部都是大部头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品,从手机上接连听了《千古家训》等作品,很有感慨。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讲究快餐文化,流量为王,能够沉下心,坐得住,写出这些大历史的东西可不容易,需要大智慧、大容量、大想象,大情怀,自然也是大手笔。你说自己是敢为孔子续春秋,何等气派!而且,你也不用那些眼花缭乱的现代手法,老老实实的回归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叙事传统,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的产品,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啊!中国人非要搬弄外国的洋腔洋调,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中国味,无论写得再多么天花乱坠,也不如乡士乡音!我认为这不仅是读者的需要,也是我们国粹的需要啊!那些所谓流量的东西无论被轰得多么飘飘上天,究其实质,轻薄浮浅而已。我们并非吃不上葡萄之意,而是骨子里首先要认定是中国人,写的是中国故事,写给中国人看的,定要用中国化的语言和意识去写,不然,岂不非驴非马?我不知外国人有多少学习中国写法的,中国对外国来说也是外国啊,人家学不学?我想大概不如中国这样倾巢而动数典忘祖吧?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卑,当然也不能象清朝那样固步自封,但是,中国作家也别忘了自己的根本啊!
为你点赞,无论是你的选材,还是你的故事,你的文笔!
杨彩云,1950年生,山东郓城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曾做过四年农村生产队队长,十三年民办教师。后任郓城县文化馆馆长、郓城县政协副主席、郓城县人大副主任、菏泽市作协副主席。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迄今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报告文学集、电视连续剧本、报纸连载等文学作品十余部,约七百万字。获山东省首届文学奖、山东省小说创作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散文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奖项。被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女职工、山东省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作为山东省文体两界唯一一名代表出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二大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长篇新作《生命深处》表现了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的奋斗与磨难,有很深的人性探索,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