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上)拙者为政,远香自怡

标签:
旅游 |
分类: 园林风光 |
http://s10/mw690/7d20fa0bgda738c0229a9&690
http://s16/middle/7d20fa0bgcaaeadd2feaf&690
文徵明在建造前勘测地形时,
http://s5/mw690/7d20fa0bgd9fdd92bbee4&690
文徵明绘拙政园图局部——小沧浪。图中可见,最早的拙政园完全是一种田园风貌的园林,根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记载:园内建筑物疏稀,而茂树曲池,水木明瑟旷远,近乎天然风景。全园建筑仅一楼、一堂、亭轩八处。
http://s6/mw690/7d20fa0bgd9fdd9493c45&690
当时的“小飞虹”,与今天的“小飞虹”完全是面目全非了。
http://s15/middle/7d20fa0bgcaaeaaf6de6e&690
众所周知,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小飞虹是一座廊桥。http://s3/middle/7d20fa0bgcaaea98259c2&690
在王献臣的儿子将拙政园一夜赌博输给徐氏之后,直到乾隆年间蒋棨得手后改建修复,园林遭到几度破坏废弃和修复。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园林雏形可能便是在清代中期形成的,而真正成型还应该是在清代中末期。所以今天官方宣传的“拙政园代表着我国明代园林”这一说法十分可笑。
http://s2/mw690/7d20fa0bgd9fdd9179f91&690
上图为清代同治年间画家吴儁所画《拙政园图》,可见清朝末期的拙政园与现在相差不多,而图左上部的小飞虹仍旧只是简单的一座小桥。
http://s1/mw690/7d20fa0bgd9fe207cf600&690
《拙政园图》中,见山楼及荷风四面亭的样貌位置和与今相差无几。
http://s5/middle/7d20fa0bgcaaeaa60c704&690
今天复园西部的“荷风四面亭,香洲”。
http://s16/mw690/7d20fa0bgda736a12fb6f&690
“香洲”。
http://s6/mw690/7d20fa0bgda736a361df5&690
今天复园西北部的“见山楼”。
http://s7/middle/7d20fa0bgcaaeab1486a6&690
见山楼背面
http://s11/mw690/7d20fa0bgd9ff539b2b0a&690
而光绪年间的《八旗奉直会馆图》中的花园部分与现在的拙政园就更加相似了。
http://s5/mw690/7d20fa0bgda0f9bc08394&690
http://s7/mw690/7d20fa0bgda0ece0c66c6&690
拙政园园主年表,由于编制仓促及资料的不完整,中间或许存在很多错误,望指正。
五百多年以来,一个私家园林竟易主数十次,万物沧海桑田,世事必定无常,说不定再过几十年拙政园又变回私人花园也不一定哦。呵呵,您别不信,当年张之万建八旗会馆时哪会想到多年后的辛亥革命,张履谦修补园时哪会猜到最后这些家产竟被后代“捐献”给新中国。唯独那李秀成的“忠王府”牌匾今天还高高挂着,但也只是博物馆的一块招牌。http://s2/mw690/7d20fa0bgda117cab2221&690
上图是拙政园的住宅和中西花园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的园林入口,是经过忠王府及张之万宅(后为李经义宅)之间的一条小夹弄“长途跋涉”进入中部花园(即复园)的。
http://s16/mw690/7d20fa0bgda7369de3f4f&690
当年的后花园也是秉承着前房后园的原则:南部是住宅(今忠王府、园林博物馆),北部花园(中部复园)。从住宅区向北一进入花园,眼前就被一座硕大的黄石土山遮掩了视线。
http://s16/mw690/7d20fa0bgda7369efe41f&690
虽然入口很是隐蔽,并不大气,但这样的入园方式可以领略到拙政园的赏园真谛。上图为原住宅区进复园的入口处。
http://s8/mw690/7d20fa0bgda73a8cd56e7&690
只有跨过土山之后,才能饱览中部复园的秀丽景色。欲扬先抑的手法正是苏州园林的含蓄特点。
http://s2/mw690/7d20fa0bgda73a91898a1&690
也许是为了不让游人冷落了景色略微逊色的东部区域,也或许是为了使中国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的门面不失大体,入口从六十年代就被搬到了重新修复的东部归园田居区域,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妥的。
http://s10/middle/7d20fa0bgcaaeae057949&690
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按照正常的流程,而要求人们逆向操作,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今天游览拙政园中部复园的次序其实就是本末倒置。不但景色毫无遮掩,而且缺乏视觉饱满度。http://s12/middle/7d20fa0bgcaaeaaa9bbcb&690
比如游览主景点远香堂时,按着今天的从东往西的游览路线最初看到的竟是一个侧面。
上图是按照当年的游览方法,从南往北看远香堂。
远香堂,面阔三间,面水而筑,因用作夏天赏荷而得名。
http://s15/middle/7d20fa0bgcaaeaae8767e&690
http://s13/mw690/7d20fa0bgd9ed27682fac&690
松风亭半入水面。
http://s6/middle/7d20fa0bgcaaea9ead535&690
http://s10/mw690/7d20fa0bgda0fd80926b9&690
玲珑馆是枇杷园里的主景点,也叫玉壶冰馆。
http://s5/middle/7d20fa0bgcaaea9b00c54&690
玉壶冰馆内的窗格和庭院的铺地都是冰纹图案。
http://s14/middle/7d20fa0bgcaaeaeac6a6d&690
听雨轩的芭蕉树,非常喜欢这一间僻静优雅的小屋子。待到夏日,雨点打击着芭蕉叶上的啪啪之声,更添一份幽静怡然。
http://s11/middle/7d20fa0bgcaaeab2c65ca&690
绣绮亭位于玲珑馆北边的土丘上,“中部水池南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
http://s14/middle/7d20fa0bgcaaeaa6e78ad&690
倚玉轩,“又称南轩,位于远香堂西侧临池,是四周带廊的三开间小轩主向朝西,与旱船香洲隔水相望。”
http://s15/middle/7d20fa0bgcaaeadb59ffe&690
复园最东部的梧竹幽居,为复园最东部的主景点。“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http://s14/middle/7d20fa0bgcaaeadeb3e8d&690
沿着水岸往北是绿漪亭,又名劝耕亭,位于复园水池的东北角,“亭方形攒尖顶,小巧而端方”。
http://s11/middle/7d20fa0bgcaaeaed22f4a&690
中部湖中央有两个小岛,每个岛上有一座亭子,这是“待霜亭”。
http://s7/middle/7d20fa0bgcaaeae2a0656&690
另一个小岛上的“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旁边遍植梅花,主人用作赏梅的。
http://s6/middle/7d20fa0bgcaaeb5feda55&690
以上文字介绍的全部是拙政园中部复园区域,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东部区域。
拙政园的东部约占地31亩,早在明朝末期就归侍郎王心一所得,建成为“归园田居”,并早已荒废。今天的建筑全部为新建,大片的草地和小山坡布满东区,美其名曰为“田园风貌”。因此与其说这个区域是园林,还不如称之为公园。个人看来,当年这里的设计规划是比较敷衍了事的。
上图为今天入园第一景“兰雪堂”。
http://s7/mw690/7d20fa0bg7c3ec3d40fe6&690
穿过兰雪堂向北,一座缀云峰耸立在小土山之,自下而上逐渐壮大,王心一《归园田居记》中写道:“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早年此峰曾经坍塌过,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因此这并不是一座独峰。
http://s12/middle/7d20fa0bgcaaeaf7618bb&690
往东是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http://s11/middle/7d20fa0bgcaaeaf44286a&690
天泉亭,原址据说是归田园居以外的一处菜地。
http://s11/middle/7d20fa0bgcaaeaeca1eba&690
秫香馆,位于天泉亭之西北,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厅堂,现用作茶室。原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在此楼可以闻到墙外的“稻香”。http://s3/mw690/7d20fa0bgda0fd8256282&690
拙政园面积较大,西部“补园”及“张氏义庄及亲仁堂”将另起篇幅叙述。
http://s7/mw690/7d20fa0bgd9ec4d4e0846&690
拙政园中部(复园)平面图,点击可放大。
http://s7/mw690/7d20fa0bgd9ec4bd2d0a6&690
拙政园东部(归田园居)平面图,点击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