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耕乐堂——园耕堂乐,得返自然

(2012-09-21 00:24:53)
标签:

旅游

分类: 园林风光

http://s8/middle/7d20fa0bgc9b81faa79e7&690
    耕乐堂与同里另外几个古宅(诸如崇本堂、嘉荫堂)的不同之处,就是有个比较像样的花园。这个花园面积不大,但在同里这些景点之中,还是颇有看头的。

http://s13/middle/7d20fa0bgc9b81e97cd0c&690
    耕乐堂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占地约六亩四分,最初有五进五十二间,经历时代变迁,现止存三进四十一间。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堂名取其号。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公,修建宝带桥有功,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决志归隐,引疾家居,一时达官敬重之。

http://s6/middle/7d20fa0bgc9b8261a50d5&690

    耕乐堂是传统的前宅后园布局,前宅由门厅、正厅、堂楼组成。http://s11/middle/7d20fa0bgc9b82610fdea&690

    耕乐堂厅堂之间共有4座门楼,有“乐善家风”、“耕乐小筑” 、“耕读传家” 和“竹苞松茂” 四组砖雕字,看上去似乎都是近年修复的。耕乐堂曾经辟为社会福利院,1998年开始修复,2001年才正式对外开放。

http://s14/middle/7d20fa0bgca1c9ad29cfd&690
    花园由回廊与大门北侧的备弄相接,备弄中墙上有8只灯龛,供备弄照明。

http://s9/middle/7d20fa0bgc9b81e7a97f8&690
    后花园由荷花池为中心,上架三曲桥,池周假山高低错落,参差有致。三友亭、曲廊、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环秀阁和墨香阁围池建之。http://s7/middle/7d20fa0bg7a926980b1d6&690
    池南建有面阔三间的鸳鸯厅,四周以回廊相绕、隔窗将其隔为前后两部分,装饰陈设不尽相同,故为鸳鸯厅之称,厅北贴水,面池皆为落地长窗。窗明几净,古朴典雅。该厅的屋顶结构架式,前后各一个轩廊,以鹤胜三弯椽相接,中间用大坡隔开,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体现了明代建筑特点。http://s11/middle/7d20fa0bgc9b81f6d2daa&690

    鸳鸯厅内部。

http://s14/middle/7d20fa0bgc9b81f7a225d&690

    从鸳鸯厅北侧贴水平台往左,进“藏曲”月洞门为一天井,东壁筑有黄石假山,虽然只有寥寥数石,却给人以挺拔高耸,气势磅礴的感觉。http://s6/middle/7d20fa0bgc9b81fb98195&690

    天井西侧的燕翼楼(图右上),在半山半水之间,两层建筑,轻盈飘逸,似春燕展翅,凌水欲飞。登二楼既可观全园景色,又可隐约赏太湖渚山峰之层峦叠起。http://s7/middle/7d20fa0bgc9b81fa43496&690

    池西之院墙处,植有白皮松一棵,树干虬结盘曲,树皮斑驳,苍劲古朴,古意盎然,它靠在假山上,倒影映在碧波上,为现存的唯一历经四百余年荣衰的老宅的见证者。http://s15/middle/7d20fa0bgc9b81ef92c2e&690
    树北侧是古松轩,轩内设有“美人靠”,可在这里歇息,欣赏荷花池四周的美景;沿墙临池置有怪石异峰,玲珑雅致。

http://s9/middle/7d20fa0bgca1c7b23c3f8&690
    池北,即为跨水而筑的环秀阁,如浮水之舟,下用八根柱将阁支起,历百年而不朽,可见初建坚固程度。http://s15/middle/7d20fa0bgc9b81fca41ce&690
    环秀阁清秀典雅,造型别致,阁底置有活络地板可开启。阁前,为一石板平台,平台凌池而筑,台下水流潺潺。

http://s5/middle/7d20fa0bgc9b81f4cf354&690
    环秀阁之东侧是有天桥相连的墨香阁。

http://s12/middle/7d20fa0bgca1c7717dbdb&690
    图中为池东花厅,又称桂花厅,桂花厅西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百年古树,每逢秋日,桂香扑鼻,沁人心脾。

http://s4/middle/7d20fa0bgca1c340f9a43&690
    鸳鸯厅的南侧是一个庭院。院中假山错落,花木扶疏。“三友亭”飞檐翘角,立在院南边,从透过亭中漏窗,可看到松、竹、梅这“岁寒三友”。
http://s8/middle/7d20fa0bgc9b825fd2557&690
    工作人员介绍本堂大多数建筑多为新建,唯有白皮松和堂中第三进厅堂内的木柱墩为原物,木质柱墩很少见到,好像记得是黄杨木做成的。

http://s13/middle/7d20fa0bgca1c1028e58c&690
    耕乐堂内还设有根雕馆,作者为张正先生(杭州人,生于1958年,高级根艺美术师),已载入“中国根艺美术家大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东方之子”、“世界名人录”。
http://s9/middle/7d20fa0bgc9b826533c38&690
    张正先生的作品500件载入“中国上海”吉尼斯之最,1000多件作品被东南亚及欧美客商收藏家收藏。http://s2/middle/7d20fa0bgfe1313b5d181&690

    1981年,耕乐堂就已被列为同里八景之一,1986年7月,又被列为吴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挺值得一游的。(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