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2019-06-01 19:33:12)
标签:

茵陈

白蒿

茵陈酒

伏牛山

风疾挛急

正月即过,苍茫的豫西丘陵之中,春寒料峭,百草仍是一片枯黄。不过,田野中一些微小倔强的植物开始探头变绿,茵陈就是其中一味。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说到茵陈,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尤其是中部及北方的朋友,在豫西这边,早春的一道野菜叫做“白蒿”的,就是茵陈。将新采的白蒿,洗净拌上面粉蒸熟,然后大蒜捣泥铺上,撒点盐芝麻,热油淋之,极是美味。


刚生苗发芽的茵陈,现在时间还早了一点,应该再过一周左右时间为佳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白屈菜幼苗(右),左为茵陈,这个与茵陈幼苗有点像,容易混淆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此外还有个青蒿幼苗也与茵陈类似,就是那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学大师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的青蒿,青蒿今天没有找到,可能还没发芽。


茵陈,从植物学来说,它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当然叫茵陈的还有好几种,我国东西南北皆有之,包括唇形科的,这里就不再解述。最早,唐代的《本草拾遗》叫做“因陈”,它是“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去年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根还是存活的,第二年的春天,它在前一年的老根上再长出幼苗来,老根谓“陈”,“因旧苗而生”,合之为“因陈”。《本草拾遗》说到茵陈为“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明因陈,后加蒿耳。”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这是民间对茵陈的一个说法,意思就是二月刚发芽的叫做茵陈,可入食,三月以后的就是茵陈蒿,可入药,到了四月五月就变为野草,只能当柴火烧了。当然,各地说法不一,还有“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或是“三月茵陈四月蒿,六月七月当柴烧”,当然,这些说法只是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原因,可能在江淮皖鄂一带,正月里头茵陈就生苗,而鲁豫晋冀陕这带大概二月左右生苗,再往北或西则要三月生苗了。《本草纲目》的记载是: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


上述这些说法,有正确一面,也有不妥一面。不妥在于,这些说法更多是从食用角度出发,茵陈刚发芽时确实口味鲜嫩,但实际上,入药用的茵陈蒿,在五月六月都可以,按现行的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 一是春节幼苗期采收,晒干后有白色绒毛,手感绵软,习称“绵茵陈”,二是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因其带有花蕾,故称“花茵陈”,现在有些资料认为花茵陈的药用含量甚至超过绵茵陈,所以也不是说五月六月的茵陈就当柴烧了。当然,在传统药学中,还是绵茵陈为佳。


绵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在《神农本草经》里,茵陈属于上品,说它“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 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主药,是退黄之王,其阴中微阳,入脾、胃、肝、胆经,“茵陈因旧苗而春生,盖因冬令寒水之气,而具阳春生发之机”,因此具有较好的发散作用,应该要胜于薄荷。在临床上,茵陈不论是单用还是复方加减运用,广泛用于肝胆系统疾病及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其对各种黄疸的治疗,作用独特而显著。大名鼎鼎的传统退黄古方“茵陈蒿汤”就是以茵陈三份,栀子两份,大黄一份为方,利湿与泄热并进,湿邪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过去农家婴儿出生后,如患有黄疸,便取茵陈煎汤,加点红糖,孩子喝个两三天,黄疸即消。现在黄疸这个病不多,除了婴幼儿黄疸外,成人黄疸很少,但现在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癌术后及肝硬化,脂肪肝等等确实极其常见,茵陈这味不起眼的药还是大有可为,它能舒肝养肝,《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张锡纯说其药性颇似柴胡,实较柴胡之力柔和,凡欲提出少阳之邪,而其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皆可以茵陈代之。


茵陈退黄养肝,功效确实好,民间传颂,代代相传,就开始把茵陈的功能无限放大,现在很多肝胆有疾的朋友,便跟风用茵陈泡茶饮,用以养肝,比如茵陈加大枣,到网上一搜都很多。中医讲究对症下药,茵陈能护肝养肝,但只针对黄疸肝炎与湿热引起的肝胆疾病,除此之外的肝胆疾病并非适用茵陈。所以现实中,人云亦云,跟风吃药,也害人不浅!好在茵陈温良,无伤大碍。


此外,说到茵陈,还有一个茵陈酒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稀罕物,周作人曾在北京写诗曰:”红日当窗近午时,肚中虚实自家知。人生一饱原难事,况有茵陈酒满卮“。老舍《四世同堂》的钱先生,“他的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吟诗。到特别高兴的时候,他才喝两盅自己泡的茵陈酒。”可见民国时期的老北京人,尤喜喝茵陈酒。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有一个叫唐鲁孙的旗人,算得上是“华人写吃的第一人”,他曾写道:“ 北平同仁堂乐家药铺,有一种酒叫绿茵陈,这种酒绿蚁沉碧,跟法国的薄荷酒一样的翠绿可爱。酒是用白干加绿茵陈泡出来的。一交立夏,北平讲究喝酒的朋友,因为黄酒助湿,就改喝白干。一个伏天,总要喝上三五回绿茵陈酒。从前梅兰芳在北平的时候,常跟齐如老下小馆,兰芳最爱吃陕西巷恩承居的素炒豌豆苗,齐如老必叫柜上到同仁堂打四两绿茵陈来。边吃边喝。诗人黄秋岳说,名菜配名酒,可称翡翠双绝,雅人吐属必出儿不凡。”


《本草纲目》载有茵陈酒,方为:茵陈蒿(炙黄)1斤,秫米1石,曲3斤。如常酿酒,饮之。其主治清热燥湿,舒筋活络,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酸痛,脚气渗湿,皮肤刺痒,脘腹痞闷,小便不利。


同仁堂的茵陈酒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售,透明玻璃瓶盛装,贴“同仁”牌,酒色作浅棕红,并不像唐鲁孙说的是碧绿生青。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二月茵陈三月蒿也谈茵陈

这个茵陈酒,按说明除茵陈母子酒外,还配有白术、半夏等,茵陈退湿热,白术祛湿健脾利水,半夏燥湿化痰消肿。可见茵陈除了降热退黄,抗菌消炎作用应该也是很强,所以才能消除关节酸痛。《本草纲目》说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这个“风疾挛急”,指的就是手足不能自由伸缩。不过我个人觉得除了茵陈、白术、半夏外,这个酒可能还有几味药,方能主治关节疼痛、皮肤作痒、小水不利,是为更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