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作用 (Autophagy) 研究之最新进展:
- 无法正常清除死细胞可能会导致红斑性狼疮(SLE)。有一种非传统自噬路径靠着LC3关联的吞噬作用(LAP)曾被发现可以召集自噬作用的分子成分,促进吞噬作用成熟已达成死细胞清除。一项新研究发现若是这种非传统吞噬作用,而不是传统的自噬作用有缺陷,小鼠会产生类似SLE的症状。 (Nature,
2016)
-
自噬作用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机制。以往自噬作用的细胞质分子成分已循序的被发现,但是它的基因转录及调控并不为人所知。新的发现证实一种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CARM1是一个转录因子EB TFEB 重要的共机活因子。它可在细胞饥饿的状况下经由 AMPK-SKP2-CARM1 信号轴心来引导自噬作用。(Nature,
2016)
- 鞣花酸代谢物 Urolithins 是鞣花单宁的代谢分子,它存在于石榴,坚果及浆果。新研究发现 Urolithin A
(UA) 可以增强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
的健康度以及延长其寿命。UA可引导粒线体的自噬作用,并防止有功能障碍粒线体的累积。在囓齿动物理,UA可经由粒线体引发增进运动能力,这些新的发现建议UA在增进粒线体和肌肉功能方面有医药潜力。((Nature
Medicine, 2016)
自噬作用失调: 疾病和基因
状况
|
疾病
|
基因
|
神经退化
|
阿兹海默病
|
BECN1, PSEN1, APOE, APP, SNCA, ATP13A2
|
帕金森氏病
|
PARK2, PARK6
|
亨丁顿舞蹈症
|
HTT
|
发炎
|
克隆氏症
|
ATG16L1, NOD2, IRGM
|
溃疡性结肠炎
|
SMURF1
|
恶性肿瘤
|
卵巢和前列腺癌
|
BECN1
|
结肠癌
|
UVRAG, PARK2
|
肺癌及脑癌
|
PARK2
|
乳癌
|
BECN1, EI24/PIG8
|
免疫失调
|
红斑性狼疮
|
ATG5
|
童年及成人气喘
|
ATG5
|
感染
|
结核病
|
IRGM
|
哺乳动物巨自噬作用(Macroautophagy)路径图:
(点击浏览您感兴趣的产品) |
http://www.abnova.com/newspaper/1051101/img/Autophagy_Pathway.gif(Autophagy)" TITLE="自噬作用 (Autophagy)" />
最新研究进展文献 |
Jennifer Martinez, et al. (2016)
Nature. DOI: 10.1038/nature17950
Hi-Jai R Shin, et al. (2016) Nature. DOI:10.1038/nature18014
Dongryeol Ryu, et al. (2016). Nature Medicine. DOI:
10.1038/nm.4132
Peidu Jiang, et al. (2014). Cell Research. DOI:
10.1038/cr.2013.161
Ralph A Nixon, et al. (2013). Nature Medicine. DOI:
10.1038/nm.3232
Augustine M.K. Choi, et al. (2013).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ral2054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