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2020-12-20 11:33:46)
标签:

转载

 今年春天去潍坊看画展,《同志画社》重新成立。新画社发行画册,收集新老画社社员的作品,画社让我给丁叔言儿子丁志义带回一本,画册里有他父亲的画,也有我父亲的画。回来后就忙没时间,现在放假可以了。昨天我到城阳给丁大哥送画册。丁志义大哥今年84岁,解放前华东军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直到退休。夫人上海人,也是理工大学的英语教授。丁大哥的家在城阳魅力之城,是仿照德国城市建筑建造的高档住宅区。从市里坐车整整两个小时。我还在车上的时候,丁大哥就来电话,询问走到哪里了?丁大哥在车站等我,不然的话真不好找。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丁大哥在看《半岛都市报》上的介绍他舅舅王统照的文章

夫妇现在很清闲,两个儿子事业有成,自己创办的公司和工厂,蒸蒸日上。他们夫妇生活也很简单。只是丁大哥最近牙痛,每天吃药。另外手有些抖,拿东西不稳。幸好,丁大哥不断地打电脑,写文章。还弹钢琴,运动活动手指。抑制住进一步发展。除了写文章,还报名上老年大学学钢琴,换换脑筋,转换气氛。还要定期通过电脑,和远在加拿大的孙女通话视频,教她数学,据说,加拿大的教学不如国内抓得紧。丁大哥学识渊博,在校是教哲学和马列的,古典诗词也做得很有水平。这是家学渊源有关系。为了给学生补课,又把曾经的数理化重温,所以教他的孙女中学数学没问题。

 

丁大哥头脑清晰,语言层次分明,语气不急不慢,非常中肯和悦,娓娓道来,事理清楚,说话非常有思维。虽然八十多岁,紧跟社会发展,离不开电脑,一切写作都在电脑上完成。他一直在写博客、发表文章,2014.5.12.在《潍坊晚报》的“人文潍坊”总139期b1--8版发表长篇纪念文章《我的父亲丁叔言》,占据了整整八个版面。不久还将会刊登他的新作《我的舅父王统照》,最近6.24.《半岛都市报》发表了关于王统照的长篇介绍。我们等待阅读《潍坊晚报》丁大哥的文章。

 

丁大哥曾经在青岛崇德中学上学,那时就住在观海一路王统照的家。对王统照故居演变的前后过程十分了解。所以,我经常去拍照王统照旧居,总是一副破败景象,既不正式开放,也不加修理,多年来始终是破旧的样子。个中缘由,丁大哥和夫人给我讲了这座房子的前后因缘和导致目前这个样子的原因和大致过程,我才明白原来如此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难,只要政府下决心,整理好王统照旧居,还是应该的。几年来我经常到那里拍照,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么破败政府也不管吗?为什么不修葺,任凭破败下去?怪不得观海一路49号王统照旧居墙上有青岛市政府定制的《青岛文化名人王统照故居》,可是,眼前的景象显然与这个牌子不符合,很多外地游人也想一睹芳容,结果被眼前景象搞得一头雾水。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丁夫人为我们照的


室内悬挂一张丁叔言的长幅山水画,这是1937年2月丁叔言送给王统照的,临恽南田山水,我立即拍照。这是我第二次近距离亲眼观看丁叔言的真迹。丁叔言的画风,山峦、流水、树林、屋舍、点苔、笔法、皴法、渲染,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就像见到多年的老朋友,是那么平实稳妥,一种文人雅士,平淡舒缓毫不粉饰的文人气质耀然纸上。之所以感到亲切和熟悉,越加发现我父亲山[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水画的画法,就是完全学的丁叔言的笔墨。这个看法,是去年我参观为了纪念世界博物馆日,青岛市博物馆展出《百年墨宝》的时候,见到丁叔言的一副山水画后,涌现出来的想法。那只是一副枯木,几块山石,很简约的一副山水画,但是,即便是简单,我也看得出,父亲笔墨的传承就是丁东斋丁叔言的风格。今天又看到这幅画,更加加强了我的想法。不过,没法子再去问问当事人了。不过我还是相信我的眼力和判断力的。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丁叔言赠送王统照的临摹恽南田的山水


自从去年认识丁永志先生后,不知怎么,就像找到了长久的夙愿。打小父亲时常说起丁叔言的名字,可那时我年龄也小,尤其那个时期是颠倒的时期,根本不可能搞清楚,也不知道问清楚,肯定父亲也不敢,也没法子和我讲清楚,父亲你究竟和丁叔言是什么关系?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谜。后来1975年父亲曾写过《潍县画人名录》,那是父亲自己装订的毛边纸的线装书。里面第二位就是写的丁叔言,可惜我当时不明白,也不理解,没有深刻阅读记忆。成了永远的遗憾,失去了宝贵的历史。但是丁叔言这个名字,我是牢牢记住的。

 

丁大哥曾和我说,我们的父辈是朋友(实际是师生)、画家,
我们又都是老师,也应该是随时可以见面的朋友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看看他们的生活多么简单

 

丁大哥说,我们见面主要是说话,吃饭无所谓。他们小区周围很远才有饭店,带饭店吃,浪费了讲话的时间,上次见面走了很远才到了一家饭店,时间浪费,所以,就在家吃吧。我们之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话题。他询问我同志画社的成立情况,还有十笏园的变化,又给我讲了丁六宅大院小黄楼的故事。还讲到我父亲跟历文礼部,受到肃反审查的事情,他说,你父亲那一段正是抗日的那段时间,以画画在宣传抗日的,应该是正面的。关于观海一路,关于自己的历史,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等等等等。还提到和陈簠斋后人的交往,听说我写过陈绣章的博客,他还想和陈绣章通话。我回到市里,立即去了陈绣章家,陈绣章很清楚地记得丁永志的名字,但是没见过面。时间飞快过去,他们留我吃午饭。看看照片就知道,他们的午饭,就是一碗面条,加点卤子,没有菜,没有酒,宣老师给我下的混沌两大碗。不够的话再吃蛋糕。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不愿意在做饭上浪费时间。我饱饱地吃上了两大碗上海肉馅混沌。吃饭时候也没闲着,我们的谈话一直在继续。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一直谈到下午三点半,不能再继续了。丁大哥送我到车站。

 

丁大哥说话总是笑眯眯的,满脸的和蔼可亲。个子不很高,大约有174厘米,戴一副近视镜,可能老了不留头发,光头,出门头戴纱布遮阳帽。走起路来慢悠悠的。把我送到大门外,又过马路到502车站。刚好,车来了,我匆匆上车,和丁大哥再见。


 

回到青岛市里,我立即去陈绣章家。把丁志义想要和她说话的事讲了。陈绣章精神很好,只是不起床,耳朵稍有点背,记忆了还很清晰。他清楚地记得丁永志的名字,但是没遇见过面,她和丁大哥的姐姐认识,我说,丁永志想和你通话,她很高兴,让他们两位老潍县人聊聊老话吧。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转载]晤面丁叔言之子

这是我半个月前照的。据丁夫人讲,院子里的人并非是王统照的后代,别人还以为就是王统照的亲戚,实则不是。院子里有个大坑,专门盛垃圾,不知道要堆得多高了。他们也真是没办法。

 

孙基亮

2014.6.28.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