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2019-08-28 17:42:38)

丁叔言的仁里情缘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六月湖畔生紫烟(李德兴)

“…我年宜交友,为我择端人,我年宜有室,为我联良姻,……妇兮臧氏女,情性秉温纯……”这是100多年前潍县首富丁叔言《三十自述》诗中的几句,光绪甲辰年,丁叔言17岁,娶诗中诸城仁里臧慎堂的二女儿臧淑如。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娶妇后,丁叔言于同年重阳节前去仁里村认亲。

下图:马耳积翠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清中后期,仁里村渐成封建地主庄园的聚集地,堂号72处,最大望山堂。堂主臧汉臣,为臧慎堂的亲侄。下图为“望山堂”旧址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是日为重阳日,与东斋侄到超然台登高,拜坡公遗像,南望马耳,双峰对峙,岚光扑人,穆陵卢山,隐约可见,吊古人之遗迹,实不胜慨然太息也。至晚淑如未至,翌晨慎堂外舅已派人相迓,余乃先往,出城西南行,路多崎岖,过常山之麓,渡河即仁里村,山水环抱,地颇清幽,慎堂外舅,馆余於艺兰斋,马耳积翠,开窗即得,淑如次日至,住七八日,乃同返潍”

………摘自《丁叔言五十年之回顾》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仁里村位于诸城的西南,1947年划归五莲县管辖,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仁里村南面正对马耳山,距离马耳山约有十几华里路程,远望青山如黛,四顾坡岭起伏,真乃风水宝地!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自十三岁至二十三岁,此十年中,可谓余之“愉快时期”乎!学画於石芙先生,学文於季贞先生,学诗於果园先生,受经史於于文中陈予良先生,受新智识於刘东侯先生,日相研讨,孜孜不倦,一生学识,实基於此,无尘事之扰,日淘泳於学术之渊,其乐为何如耶!祖母之慈祥也,夫妇之和谐也,小儿笑颜之迎人也!”

--摘自《丁叔言五十年之回顾》

宣统三年,丁叔言二十四岁,五月十二日,臧淑如卒,年二十七岁。堂兄臧汉臣来送葬。同年八月十九日,黎元洪起义武昌。

臧淑如字窈卿,好诗文,嗜丹青,她的去世,使丁叔言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又世界形势风云突变,花前月下的美好日子难以再返!

《梦如吟草诗集》一卷,是丁叔言专门为亡妻所写诗合编而成!

“庭户起凄凉,园林寡欢趣,痴女忽牵衣,问母何处去,到今胡不归,炉香为谁炷,忆昔看月明,共依庭间树,往事化飞烟,寸心煎百虑,飒飒晚风吹,环佩疑相唔,春月与秋花,何以慰迟暮!”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臧氏为丁叔言生三女,仅余次女志芳长大成人。因丁叔言也是自幼母亲早亡,所以对于这个女儿特别疼爱。

“屈指丙辰矣,儿生已七年,初经孤客路,幸值早春天,外祖伤心极,登堂莫泪涟,一身兼作母,为尔整花鈿!”

……丁叔言《携女谒外舅慎堂先生旅次有感》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民国元年,诸城起义失败,革命志士臧汉臣死於难!

臧汉臣,字植堂,慎堂外舅胞侄,臧淑如的堂兄,光绪间曾任河南县令,有政声。

“一日大雪,晨拥被未起,而汉臣之噩耗突至,惊心动魄,终日为之辍食。次日又传其妻妾以殉,义烈萃於一门,钦敬无已。去岁冬,相唔於诸,携余至其秘密机关部,促膝作半夜谈,以其计划告我,慷慨陈词,情见乎色,义气之盛,不可一世,孰意竟以身殉,呜呼烈矣,使淑如果尚在者,悲痛当何如也。”

………《丁叔言五十年之回顾》

遗憾的是,起义被破城第二日,溥仪宣布退位!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民国二年,臧筱航卒。

“臧广圻,字筱航,慎堂外舅服侄。少年宦游直省,几二十年,曾任广平肥乡等县知事,中年归隐林泉,寄情笑傲。著有诗草三卷。为人老成练达,甚为慎堂先生所器重,亡室来归,筱航亲送至潍,流连十余日,其后余每至仁里,必会聚谈诗,极相契合,亡室卒,戚友赠挽诗联语甚多,筱航独以【临画无人】四字輓之,盖深知其妹者也。”

……《丁叔言五十年之回顾》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民国六年春,臧菊农卒。

“臧任功,字菊农,慎堂外舅服侄,亦居仁里村,余至仁里,必相过从。菊农诚朴好学,老而弥笃,曾任济阳教谕,为士林所重,喜艺菊,岁輒种数百本。亡室来归,君与筱航亲送至潍,故与余处甚久。君精於弈,又好诗,常以弈法诗法相授,惜余未精进,有负盛意也。今春捐馆,年七十五岁”

………《丁叔言五十年之回顾》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民国九年,丁叔言岳父臧慎堂先生仙逝

臧耀敏(1855-1920),字慎堂,光緒年间捐纳为候选同知,臧氏为诸城望氏,至先生,尤称于世,先生性和蔼,喜金石字画,而又乐于研究西学。生二女。以兄次子景荀为嗣。先生喜藏书,爱杜鹃花,又爱艺兰,名其客舍曰“艺兰斋”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南村初见日,夜话到三更,海月破云出,山风入户清,感怀伤老大,期我立功名,怜婿谢公意,低徊不尽情”

……丁叔言《养静轩诗草》卷二“哭外舅慎堂先生”。

丁叔言初登五莲山,“慎堂外舅为备竹杖芒鞋,使其侄孙仲陶导余往游,且云,不得江山之助,虽寒窗十载,空守故纸堆无益也。行装已戒,忽接家书促归,又不得往。辛亥秋,复以事至东武,仲陶促践前约,余欣然从之。”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一首“游五莲山寺慎堂外舅遣人送衣赋此感谢”道尽了相思之情:

“谢公怜女还思我,又遣儿童远送衣,今日披襟山上坐,泪随黄叶下霏霏”。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1938年一月,在凛冽的寒风中,日寇铁蹄踏进潍县城,丁叔言跟随厉文礼部南边山区打游击,后任鲁苏战区第二游击纵队政训处副处长,在下面这首《哭次女志芳》节选的诗里,我们读出了丁叔言和臧淑如所生的第二个女儿的最终结局:

“投笔事兵戎,死生非所避,策马历冰雪,慨然揽征辔,恐伤吾儿心,未忍洒别泪,自冬复经春,倏忽裘葛易,转战千余里,荒村息征骑,山花烂漫开,山月何幽媚,岂无怀女情,相思隔两地,儿在沦陷区,有书何由寄,客自北方来,见我神色异,欲言复嗫嚅,疑是不祥事,念儿衰弱质,使我忽心悸,追问再复三,云儿已萎瘁!”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1946年12月30日,农历腊月初八,丁叔言用白兰地酒加鸦片二两,自杀身亡!留四言绝命诗一首:

“如此世界,何足留恋。五十九岁,不为少年。吾乃达观,并非短见。一生过程,化为云烟”

自此,潍县首富与诸城仁里的情缘已了,伤心掩卷!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今春,得于建强弟赠《养静轩诗草》,读来不忍释卷!响韵流芳!诗人,画家,教育家,同志画社社长,潍县文化的重要开拓者丁叔言先生值得我们怀念!丁叔言的仁里情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