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言的传奇人生

分类: 校友 |
王作言的传奇人生
在手机微信上看到了王作言写的词《水调歌头·梦回母校》。母校指的是青岛理工大学的前身青岛冶金建筑学校,王作言曾是该校建674班的学生。他的词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梦回母校
浑然是,红砖楼,雪白墙。台上人面非故,熟语话耳长。
他的词写的好,很有文学功底,我看了十分佩服,特别是《梦回母校》的题目和他对母校的描写,使我似乎也梦回了当年在学校的教学时光。
我想起来了,一个学理工,爱文学的王作言青年的形象。正想着,手机上又传来了王作言的短信。我们在微信上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
王作言:丁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王作言!很高兴与您在这里联系上了。尊敬的丁老师!欢迎您加入“齐鲁青未了”群!我是工民建674班您的学生,毕业后很少回母校看望老师,深感惭愧。得知您身体康健,思维敏捷,我们很是高兴。祝老师幸福平安!
丁永志:作言,你好 。看到你的信,很高兴。五十多年没有见面了,颇为想念。看到你的诗词写的那么好,真可贵。
王作言:谢谢丁老师!您的学生非常想念您!我现在北京,将来找机会去青岛看望您。诗词是我陪伴我一生的爱好,谢谢您的鼓励!祝健康幸福!
丁永志:作言,看到你的信,很高兴。我听说你在《国际商报》当过总编,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到了商报的,是在商报退休的吗?
王作言:丁老师,我的经历是这样的:68年毕业后分配到四冶四公司,70年调到新华社当记者(因为我一直喜欢文字工作,毕业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些新闻作品,受到新华社的关注),86年调到商业部政策研究室室当处长,89年调到《中国商报》(商业部机关报)当副总编辑,94年调到《国际商报》(外经贸部机关报)当总编辑,02年被派往阿塞拜疆大使馆,出任经济商务参赞,08年回国退休,一直担任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至今。调到《国际商报》是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同志选中了我的,当时《国际商报》总编辑出国当商务参赞,需要找人接任,于是,她亲自给国内贸易部(商业部后来演变成了国内贸易部)部长张浩若同志做工作,把我调过去的。过程就是这样。我08年是在《国际商报》退休的。
丁永志:听说你在兰州大学学习过,学的什么专业?是在职学习吗?
王作言:我在兰州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在职,四年。
丁永志:作言,看了你的经历,深受震撼!一个学习理工的人,能够担任《国际商报》主编,出任经济商务参赞,是努力学习的结果。我记得你在校时就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爱好就要研究,喜欢就要实践。爱好,喜欢,就会持之以恒,就有动力。你的经历说明了你付出了很多精力,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写诗,填词,你也是自学成才,爱好,喜欢,努力,钻研的结果。现在退休了,写作,填词,作诗,也是一种乐趣。好啊!我现在已是耄耋老人,安度晚年,我的兴趣,爱好是下棋,弹琴,写作。下象棋,弹钢琴,写诗词。自娱自乐。
王作言:丁老师,看到您有这么多高雅的爱好,并充实到当前的生活中去,我非常高兴!您对我的夸赞,令我受宠若惊!有时我在脑海里回放自己过往经历的时候,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教导,感谢上苍所给予我的关照。尤其在人生道路的几个转换节点上,把握的比较好,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苍天神助。未曾想到,一个刚走出校门在建筑工地绑钢筋的中专生,竟然两年后踏进新华社大门,成为国家通讯社的一名记者,这是很少有的。而能被赫赫有名的吴仪同志所关注,亲自调入其手下任职,也是非常罕见的。在进入知天命之年后还能走上外交工作岗位,更让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难得的经历。这一切,都依賴于老师的心血培育,得益于上苍的照顾。遗憾的是,几十年来我荒废了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但欣慰的是,我一直在试图把本属于业余的爱好转化成毕生所从事的职业,现在看来,功夫没有白费,二者实现了并轨。我自上中学开始就非常崇拜诗人、记者、外交官,并为之付出努力。不料竟然有了回报,不能不让人为此而知足。我今年七十一岁,还在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并兼任《商业文化》杂志社的社长,实在是年龄大了,不想干了,但又一下子推卸不掉,只好再等等看吧。最近我们几位同学联手出版了一本《七彩人生.诗文书画集》,听尹学安说,他向您索取了地址,很快就邮寄给您,敬请您多指教。今后北京这里有何事情,也请随时吩咐!祝您身体健康!您的学生王作言。发去几张学生的照片,请查收。
丁永志:太好了!谢谢。
王作言:丁老师 不客气!多保重!
下面是王作言发来的三张照片:
丁永志:第一张照片是你个人。照的好啊!当然首先是精神好。年老人不老,风度翩翩,青春永驻,风华正茂。
第二张照片是你与谁?是水均益吗?
王作言:第二张照片是今年上半年与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在人民大会堂。
丁永志:两个著名媒体人物,难得相聚一起,笑容满面,气度高雅,相互映辉。
王作言:第三张照片是今年一月,与工民建674班的张明智(右捧证书者)、李泽民(左拿奖杯者)在北京的“情系中华全国书画大奖赛”颁奖典礼上,他们二人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我是组委会主任。
丁永志:照片好,有意义。情系中华,书画大奖,
三个老同学,在颁奖典礼上,颁奖者很高兴,受奖者喜洋洋。共同为振兴中华传统文化,添砖增瓦。
我为他们的传奇人生点赞。
特别是王作言,他的一生顺利向前,工作的跨越性大,特点很多。我即兴赋诗,为他点赞:
传奇人生
传奇人物王作言,
人生经历非等闲,
冶建工匠整三载,
党报记者十七年。
国际商报任主编,
驻外使馆当参赞,
神机遇有贵人助,
妙算自是苦钻研。
丁永志写于魅力之城,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