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读书笔记(一)
(2018-06-09 23:06:34)分类: 读书笔记(书籍) |
1.
2.
3.
4.
5.
7.我教的是语文,它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我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我认定的语文教学之“根”。
8.要求学生从理解文本语言的角度解决争辩中产生的问题,把学生思维的“野马”拉回文本所限定的具体语境中来。
9.我一再要求学生“说话要有根据”,要“以文为证”,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推测的依据,这就是把学生“脱缰”的思维拉到了对文本语言的解读上,最后得到了圆满的答案。
10.上语文课只要认定了民族语教学这个方向,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
11.老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必须真心实意地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经验,而不是越俎代庖,把教师自己认知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其次,必须把自己的作用定位于“导”,也就是只能因势利导,道而弗牵,使教师的“导”成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必要条件。而不是削弱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
12.教师在“教读”之前还应让学生“自读”,按照阅读文章“由表及里”的魏卫留成进入文本,揣摩文章主旨在,品味文章语言,以及质疑问难等。老师的“教读”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的自读体会浅者深之,误者正之,疑者解之,进而领悟读书之法。教一篇课文的目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教会阅读”。
13.教师在“教读”的过程中的作用是:组织讨论,使讨论有序进行;引导讨论方向,避免旁逸斜出,影响讨论效率;在学生产生疑难或认知有错误时,随机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获得新的认知。
14.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也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努力,但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穿针引线、随机点拨的作用也随即可见。
15.语文课就是教读课,“教读”就是教学生读书使之达到“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
16.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就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读书“长进”的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水平就会逐渐提高,而学生提问水平的提高事实上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故乡》感悟
1.课前自读
在教读课文之前学生必须做的一环,通过课前“自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提问是考验学生课前是否思考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只有认真思考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会在课上认真听讲,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为“不需要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3.
4.
5.
6.